[每周一书] 解谜潜意识行为背后《神经的逻辑》
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有一个系统在静悄悄地处理着我们看到、听到、触摸到和记得的一切。在我们与环境的互动中,我们的脑不断受到无数感觉的轰击。一位电影剪辑师会将所有镜头和声音汇集编排、剪接出富有意义的影片,而人脑深处的逻辑系统也会将我们所有的思想和知觉组装成一个合理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断丰富,最终成为我们的人生经历和自我感(sense of self)。这本书里写的就是这套隐藏的逻辑,写它如何创造我们的意识体验。无论是病人患有的最奇怪的神经疾病,还是我们普通人最简单的日常感受和决策,背后都有这套逻辑在发挥作用。
我们的目标同其他科普书和心理学书籍相似,都是寻找自身的思考和行动背后的那些原因。不过我们的方法却和它们不同。你或许已经读过许多有关人脑的科普书籍,它们都以行为研究为基础,这类研究虽然给人以独到的启发,却往往不能深入考察人脑,告诉我们那些行为的具体来源。
假设我向你展示了一部隐藏在一只黑箱中的机器,并要你说出它的工作机制;我还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不许你观察这只黑箱的内容,它的所有杠杆和齿轮都必须隐藏在那层黑色的外壳之中——那你该怎么了解这部机器的功能?你无法检查它的内在机制,只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并在结果中寻找固定模式,然后从这些固定模式出发,再推测出它的机制。无论你的推测多么精准,其中都会有猜想的成分。这也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在工程和软件开发等领域都真实地存在着。试想有一位软件工程师要在不知道代码的情况下分析一套程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所谓的“黑箱测试”(black box testing)中,这位软件工程师会输入各种操作(比如按某一个键),并记录其输出(也就是观察结果),然后根据知识和经验判断这个系统的工作方式。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这套程序实际的内部结构或机制。
如今,这个方法也用来研究人脑。比如在 2010 年的一个著名实验中,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让 86 名志愿者被试参加了一次模拟商务谈判,要求他们为一辆标价 16500 美元的汽车讲价。这些被试一个接一个坐到椅子上,和扮演销售员的主试者讨价还价。这个实验的关键是椅子:在所有被试中,有一半坐在一张硬木椅子上,另一半坐在一张毛绒绒的软垫椅子上。结果如何?那些坐在硬木椅子上的被试都成为了更积极的谈判者,他们用强硬的态度迫使销售员降价,最后的成交价格比软椅组平均低了 347 美元。显然,坐垫的额外舒适感使得另外一组被试接受了更高的价格。研究公布之后,各种杂志、书籍和评论文章都说它是无意识研究这门新科学的又一新突破。比如《颂歌》(Ode )杂志在 2012 年刊登的一篇文章就写道:
一股新的研究浪潮正在揭示关于人类无意识的诸多谜团,显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可以如何为人类所掌握,“硬椅子效应”即是这股浪潮的一部分……过去十年中,神经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正在逐渐解码这个无意识的运转系统。现在,他们已经能介入这一系统,从浑然不知的被试身上激发出从“清洁”到“聪颖”的各种品质了。
这项研究告诉我椅子的舒适程度和谈判的强硬程度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它并没有解释这个关联的成因。所谓“解码”,解的是什么?对软硬的感觉到底是如何影响了决策?其中是哪个系统在发挥作用?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能够投入应用,并且与其他现象关联的模型?
这项研究就是黑箱测试的一个实例。就像上面提到的软件工程师一样,研究者始终没有看到隐藏的“代码”。他们观察到了某种输入和输出的趋势,但是产生这一趋势的运作机制,却依然没有呈现出来。
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砸开脑中的黑箱,观察其内在的运作机制,以此来探究与人类意识有关的种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许多关于人类经验的最神秘的现象背后,甚至在许多最简单的日常决策背后,都存在着独特的神经回路,我们的生命体验中那些看似不相干的方方面面,在这里都能得到统一的解释。
本书的结构由问题串联而成。我有许多问题。我们常会见到旅行车的后座上有那么一个提问的孩子,在听到了父母的回答之后不断追问“那又是为什么”,直到把父母逼疯为止。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的成年人版本。这个秉性让我在大学学习了提问的艺术:哲学。哲学教会我们精确地提问,引导我们穿透事物的表皮,直至抵达核心原理,解释这一事物的方方面面。我后来从哲学继而学习神经科学和医学,最后又研究起了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神经病学。怀着同样严格的求索精神,我开始探索一系列新的问题:人的决策是怎么回事?精神疾病是如何影响思维的?我们如何与自己的脑相互作用?脑又是如何造就我们的?
这些问题将带着我们走向知觉、习惯、学习、记忆和语言的难解之谜,并最终将我们引向对于自我(selfhood)和身份(identity)的探索。一路上我们会提到各种话题,包括被外星人绑架,识破虚假的微笑,精神分裂的真相,梦游杀人事件,体育迷的脑,以及挠痒痒的秘密。我们将打开那只黑箱,并且尽可能地利用神经科学的成果,将这些行为追溯到它们发端的脑机制。我们每回答一个问题,新问题就接踵而至。新一轮问答都建立在上一轮问答的基础上。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探究现代神经科学的中心课题。
在本书中,我们将考察脑中两个系统的运作情况:意识和无意识。我们不仅会探究它们如何平行运作,更会关注它们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创造我们的生活体验,维持我们的自我感。我希望各位在读完本书时能明白人脑中有一些无意识的机制,它们以种种独特的固定模式引导着我们的行为。正是背后这套神经的逻辑,驱动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你也不妨将它看作是一个软件。我们的任务就是破译这套逻辑体系。我们的方法不仅是观察这个体系的输入和输出,还要找到产生这个体系的各个脑系统。破解脑内的软件代码会对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包括对人类的关系和交往的思考,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引言。
————————————–
本书书摘:
- 错觉(illusions)只是我们的脑在加工外界的视觉线索,以此扩充一幅场景;而幻觉(hallucinations)完全是在我们的脑内产生的,与外界无关。
- 意识的反省功能可以盖过无意识的自动过程,阻止它们习惯性地填补空缺。
- 心理演练不仅能提高身体的表现,甚至还能增强肌肉的力量。
- 心理模拟是沟通有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的一座桥梁。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用它来影响对方。当有意识的系统把它当作训练手段来使用(比如在体育运动中),它能够磨炼无意识的功能,调整由习惯驱动的运动控制机制。无意识的系统也可以借助镜像神经元启动它,从而塑造我们的有意识举动,调节我们的社交行为,并协助我们将他人的体验化作内心的一部分。
- 情节记忆储存在海马,它位于脑的深处,与颞叶比邻。
更多书摘…
————————————–
原作名:NeuroLogic: The Brain’s Hidden Rationale Behind Our Irrational Behavior
作者:[美] 埃利泽·斯滕伯格
译者:高天羽
评分:8.5
从最怪异的梦和幻觉,到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脑是各式各样怪念怪行的肇事者。从外部看,这些现象常显得“疯狂”,但其实它们都有逻辑可循,这套逻辑使我们能创造经验、保全自我。弄清楚脑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和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心理疾病和超自然体验的看法,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作者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并就如何面对人类大脑的无意识逻辑这一问题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意志力》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 [每周一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 [每周一书]《论美国的民主》民主论的集大成者
- [每周一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确切有效的抑郁症疗法
- [每周一书] 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每周一书]《逻辑的引擎》从数理逻辑看计算机发展
- [每周一书]《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 [每周一书]《圆圈正义》关于法律、正义与道德的思考
- [每周一书] 理性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 [每周一书]《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 [每周一书]《自品牌》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
- [每周一书]《反对阐释》作为美学和道德的写作
- [每周一书] 发达工业社会下《单向度的人》
- [每周一书] 犹太民族的《以色列》建国之路
- [每周一书]《学会提问》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