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这本书的架构有点特别,第一章首先概述人类性格的转变,好人和天使如何转而为非作歹变成坏人,甚至成为十恶不赦的恶魔。这也接着引发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多少?一旦面临陌生情境,有多少把握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无法抵抗诱惑,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
接着在陈述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几个章节中,将会呈现被随机分派成犯人和狱卒的大学生在模拟监狱中行为转变的过程——情况后来演变得过度逼真。这几章的记录形式就好比电影剧本,如同有一位旁白讲述正上演的故事,并辅以一点心理学上的诠释。只有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比预期要早结束)才做出结论,并且思考从中学到的教训,描述和解释搜集到的证据,并阐述参与其中的心理历程。
斯坦福监狱实验得到的其中一个主要结论是:不论是细微或明显的情境因素,皆可支配个体的抵抗意志。我们将借助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详述这一现象。我们看到广大的受试者,如大学生、市民志愿者等等,能够符合、遵守、服从,轻易地被诱惑去做在“情境力量场”(situationalforce field)之外无法想象的事。一系列心理动力运作过程,包括去个人化、服从威权、被动面对威胁、自我辩护与合理化,都是诱发好人为恶的因素。“去人性化”是让平凡人性情大变、变得冷漠无情、甚至肆无忌惮地犯罪的主要运作过程之一,这就好比白内障,它能遮蔽人的思考,并促使当事人觉得其他人猪狗不如,认为敌人就应该受到酷刑折磨和歼灭。
有了这些分析工具之后,我们将转而探讨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中,美军狱警虐待与折磨囚犯的成因。有一派主张这些不道德的施虐事件是一些调皮士兵(俗称“坏苹果”)所为,我们将以有相同情境力量和心理运作历程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来审视这派说法。虐囚过程都记录在士兵们拍摄的“战利照片”中,我们将深入检视地点、人物、情境,来为此事件下结论。
最后,我们要将整个环环相扣的叙述从个人、情境到系统串联起来。借助近半打的虐囚案调查报告和关于人权和法律资料的证据,我采纳检察立场,在审判中加入“系统”的概念。在法律限制的是个人操守,而非针对情境和系统的前提下,我会控诉四位高阶军事主管,并延伸此论据,一同控诉布什政权内部的指挥共谋结构。读者们可将自己视为陪审团,决定这些证据是否能让每位被告的罪名成立。
这场探索阴暗心与灵的旅程,在最后一章将会有所转折。我将在最后宣布好消息:人性终究是良善的,人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利用个体力量来挑战情境与系统力量。在引用文献与真实案例中,总是有些个人得以抵抗,不屈服于诱惑。这些人并不是天生有善良之神嘉惠,而是直觉上深知心理与社会的抵抗战术。我会在文中详述一套策略与战术,协助所有人去对抗不愿接受的社会影响。这些建议综合于我的个人经验,而许多专精于“影响与说服”(influence and persuasion)社会心理学的同事们也贡献了他们的智慧。
最后,当大多数人都选择让步不抵抗时,这时反叛者常会被视为对抗遵守、顺从、服从之类强大势力的英雄。由于这样的英雄勇于行事不畏牺牲,我们会认为他们与众不同。这样独特的个体确实存在,但他们应被视为英雄中的例外,少数会牺牲自己的英雄。比方说,他们是基于博爱主义的理想而奉献自己的生命。但大部分的英雄却是由时势造就,在登高一呼之下毅然决定行动。因此,《路西法效应》将以颂扬存在于你我身边的平凡英雄作为结尾。
在“邪恶的平庸性”(banality of evil)的概念里,平凡人要对其同类最残酷与堕落的卑劣行为负责,而我主张“英雄主义的平庸性”(banality of heroism),则对每位随时愿意尽人性本分的男男女女挥动英雄的旗帜。号角一旦响起,他们会明白这是朝着他们而来。当我们面对情境和系统的强大压力时,都该坚持人类本性中最好的本质——以颂扬人性尊严来对抗邪恶。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前言”。
————————————–
本书书摘:
- 我们每个人终究都只活在自己的心灵中,活在孤独之中,所以必须乐意并且也随时准备好主张自己的独立性,而不应担忧被社会拒绝。
- 在所有热情之中,成为圈内人的热情最善于让本质还不坏的人做出罪大恶极的事。
- 大多数人都会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利偏向(self-serving bias),这可以让自己觉得与众不同,处于“一般水平”之上。这样的认知偏向有助于维持尊严和帮助我们抵御生命中的重大打击。
- 从正向心理学者对人类美德的分析中,可归纳出一组包含六个主要类别的美德行为,几乎可以得到跨文化的普遍认同。这六个类别包括:智慧、勇气、人道、正义、节制、超越。在这六个类别中,勇气、正义和超越都是英雄式行为的核心特质。超越指的是超出自我限制的信念与行动。
- 情境的行动引导力包括:群体压力和群体认同、行动责任的分散、只考虑眼前不顾后果、社会模式的出现,以及对某个意识形态的承诺。
————————————–
原作名: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作者:[美]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孙佩妏 / 陈雅馨
评分:8.5
1971 年,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主导“斯坦福监狱实验”。在实验中,先经标准的生理与心理检测,挑选了自愿担任受试者、身心健康且情绪稳定的大学生,以随机方式分派到“守卫”和“犯人”两组,接着让他们身处模拟的监狱环境。
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被指定的角色。但到了实验第六天,情况却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转变为残暴不仁的狱卒或情绪面临崩溃的犯人,连教授自己都沉醉于典狱长的角色,于是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中止。
该实验有如一发震撼弹,引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人性的天真看法。30 年后,金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应》一书,首度亲自撰述、完整说明“斯坦福监狱实验”过程,并呼应从“斯坦福监狱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全盘且深入解释“情境力量”影响个人行为的概念。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免费》商业模式的经验式归纳与思考
- [每周一书]《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通识教育的入门书
- [每周一书]《施瓦辛格健身全书》现代健身的百科全书
- [每周一书]《生命进化的跃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每周一书]《死亡如此多情》用医学思维看人生
- [每周一书]《过去的痛》梅·萨藤的独居日记
- [每周一书] 完整而全面的自由主义理论《论自由》
- [每周一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每周一书]《失明症漫记》当苦难被视而不见
- [每周一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确切有效的抑郁症疗法
- [每周一书]《自品牌》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
- [每周一书]《为何家会伤人》带你重新认识家庭
- [每周一书]《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 [每周一书]《营销管理》营销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 [每周一书]《匠人》失落的故乡与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