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错不在我》我们是如何为自己找借口的?
自降临人世的那一天起,我们每个人便拥有了自我辩护的冲动,我们会为自己那些具有伤害性的、不道德和愚蠢的行为推卸责任。当然,大多数人做出的决策,可能永远也不会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命运。无论我们所犯错误的后果,是微不足道还是悲剧性的,影响甚微还是波及全民的,大多数人都会发现:要讲出“我错了,我犯下了可怕的错误”这句话,即便不能说绝不可能,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个人在情感、金钱和道义方面所冒的风险越高,讲出这句话的难度就会越大。
不仅如此,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我们之所以能够适应不愉快的人际关系或者孑然一身,是因为毕竟已经这样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在很长时间里保持着一种麻木的工作方式,是因为我们会寻找各种理由为此辩护,而且无法对放弃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进行清晰的评估。
自我辩护与撒谎或者辩解不同。显然,人们会通过撒谎或者编造荒诞的故事来平息爱人、父母以及雇主的愤怒,避免受到指控或者被投进监狱,保住自己的工作或权位。但是,一个罪犯为了让公众相信“事情并非如此”所讲出的话(“我没有对那位女士进行性侵犯”、“我不是一个骗子”),与他说服自己相信“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前一种情境中,他在撒谎并且清楚地知道撒谎是为了保全自己。在后一种情境中,他是在自欺欺人。这也是自我辩护比显而易见的谎言具有更大的威力和欺骗性的原因,它会让人们确信自己已经尽力了。
自我辩护不仅会令我们的错误和糟糕决策看起来无足轻重;而且也是让那些伪君子们的行为人尽皆知的原因。它会将我们与他人的道德失误区别开来,并且混淆我们的行为和道德信念之间的不同。我们每个人都会划出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对其加以辩护。在有意识地撒谎去欺骗他人和无意识地自我辩护以欺骗自己之间,存在着一个令人着迷的灰色地带,这个地带是由记忆这个不可靠的、自利的历史记录者来掌控的。记忆往往会受到自我助长偏见的整饰与影响,这种偏见会使得过往事件的边缘变得模糊,让罪过变轻,令真实发生的一切出现扭曲。
当研究者们询问丈夫和妻子他们分别承担了多大比重的家务时,妻子们会说,“你在开玩笑吧?我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至少是 90%。”丈夫们则会说:“实际上,我做得很多,大约在 40% 左右。”尽管不同的夫妻说出的具体数字不同,但其总和都会较大幅度地超过 100%。这会诱使人们推断这些夫妻中至少有一人在撒谎,更有可能的是,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出现自利性扭曲,我们会忘记或者歪曲以往发生的事件,此时我们可能会开始相信自己的谎言。我们知道自己曾经做错过一些事情,但渐渐地我们会开始认为那并非全是自己的错误,毕竟当时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开始低估并推脱自己的责任,直到原本巨大的责任变得渺小。
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就其自身而言,它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睡。离开了它,我们会让难以忍受的困窘持续下去。由于没有选择特定的道路,或者所选择的道路非常糟糕,我们会感到遗憾并因此备受折磨。我们会在事后因为自己所做出的几乎所有的选择而感到苦恼万分:我们是否做对了那件事情?是否选对了自己的另一半?房子是否买得合适?挑选的汽车是否最好?是否选对了职业?然而,不经意间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会将我们拖向更深的深渊。它会制约我们发现自身错误的能力,更不必说去纠正错误。它会对现实加以歪曲,妨碍我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对问题进行清晰评估的能力。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以及民族之间的裂痕;它会阻止我们放弃不健康的习惯;它会容忍罪犯对他们的行为逃避责任;它会导致许多专家坚持那些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错误看法和做法。
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做到不犯错误。人皆有过,但在犯了错误之后,一个人既可以掩盖错误,也可以承认错误。人们一直接受这样的教导:我们应当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但假如不能做到首先承认自己犯过错误,我们又怎能从中学习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认清自我辩护的诱惑。下一章将要讨论的是认知失调,这是一种与自我辩护的产生密切关联的心理机制,它维护着人们的自信、自尊以及社会认同。在随后的几章里,会详细分析自我辩护的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后果:它如何加重偏见和贪腐,如何扭曲记忆,如何把专家的自信变为傲慢,如何产生并维系着不公正,如何将爱隐藏起来,如何造成仇恨和裂痕,等等。
本书能够带给读者的好消息是:通过认识这种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人们可以打破这种联系。为此,在最后一章我们会退一步来思考问题,发现那些个体的、人际的以及社会的应对措施。搞清楚这种机制,是找到改变和挽回策略的第一步,也正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原因。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引言。
————————————–
原作名:MISTAKES WERE MADE(but not by me)
作者:卡罗尔·塔夫里斯 / 艾略特·阿伦森
译者:邢占军等
评分:7.9
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只想逃避责任,甚至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公众人物外遇,罪证确凿时,当场抵死不认,却在隔天的道歉声明中却说:“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人的虚伪,而不去反顾自身?《错不在我》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自我辩护心理在发生作用,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或找一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这样的心理你我都有,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普通人。
不假思索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一样,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它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犯错,更何况改正错误;它扭曲现实,让我们无法获得评估局势所需的信息;它使得爱人、朋友及国家间的嫌隙加深;它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它让罪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让许多专家无法改变过时的观念和做法,而对公众造成伤害。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 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赤裸裸的统计学》
- [每周一书] 敏捷之道《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
- [每周一书]《哲学的慰藉》解决六种人生问题
- [每周一书] 关于《赞扬与责备》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 [每周一书]《刻意练习》关于一万小时理论的修正
- [每周一书]《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和文化
- [每周一书] 解谜潜意识行为背后《神经的逻辑》
- [每周一书]《童年的消逝》“小大人”现象的由来
- [每周一书]《敢问路在何方》杨洁的 30 年西游路
- [每周一书]《鳗鱼的旅行》一场关于鳗鱼和父亲的旅程
- [每周一书] 广告学经典《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
- [每周一书]《创新者的窘境》前浪为何会被拍在沙滩上?
- [每周一书] 论民族差异的起源《枪炮、病菌与钢铁》
- [每周一书]《情绪急救》心情又不好了怎么办?
- [每周一书] 摆脱尼古丁《这书能让你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