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通识教育的入门书
今天的人文艺术已经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来准确定义。人文艺术一词一度仅指“最伟大的头脑的最精彩作品”。其英文 humanities 源自人文主义“humanism”,后者确实指对伟大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的研究。
在始自 15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政治革命的洪流席卷西欧,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在罗马衰落之后的一千年间,这些文明曾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研究经典的艺术、文学和哲学,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而这些人文艺术“学科”(discipline)被称为 humanities,并为后人所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文艺术的触角超越古希腊和古罗马,延伸至西欧主要国家的文化:首先是意大利,进而是法国和西班牙,然后是英国,最后及至德国。当文化得以发展,人们要晋升为“人”而需要学习的人文艺术科目也随之增多。音乐、戏剧和舞蹈在文艺复兴时期得以繁荣,同时学者们也发现这些艺术学科也是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财富。
本书更进一步拓宽了人文艺术一词的含义。当然,我们仍然需要关注那些广受赞誉、并被视为人类文化传统的代表的精粹艺术作品和思想成就。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员,也大抵乐意尽量多地了解先贤的卓著贡献。但是我们也需要承认,这些“人类文化传统”往往仅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及稍后涵盖的西欧地区杰出男性的成就。柏拉图、米开朗琪罗和莎士比亚自然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并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助益,但是我们也应该顾及那些或许并不著名、甚至默默无闻的贤哲。不分时代和性别,这些贤哲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包括歌曲、诗歌,以及振聋发聩的思想,亟待得到我们认可和欣赏。
人文艺术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灵感袭来时创造性的表现和智慧的表达。灵感可以在我们淋浴时造访,也可以在一个和暖的日子突然启发在街头漫步时的你我,因为即使仅仅是生存于人间的快乐都可以令人精神焕发以致灵光一闪。在这个动荡不安、充满着对未来的忧虑的时代,当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既可以妙不可言也可以令人沮丧,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身份在这个时空如此难以定义,人文艺术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一个静谧的避风港,在那里我们的心灵可以抛锚小憩,稍许停留以便看清和肯定我们是谁。
我们每一个人都远非各自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址或职业可以定义。我们是思想,不管是否得到了表达;我们具有被感动的能力,我们有哭和笑的需要,并向往自己目前得不到的东西。人文艺术提供有趣的故事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以鲜活的思想发展我们的智力,美妙的音乐激发我们的情感,还赋予我们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他人的创造力和思想,促使我们内省以审视自己的想法,唤醒那些沉睡的创新冲动,令其倾泻而出。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本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表明人文艺术的学习可以成为学生认识自我的旅程上的一个起点。
人文艺术并不仅仅是那些激动人心的成就本身,而且还是对于这些成就的学习研究以及批判;借由后者,职业批评家和学者阐释这些杰作并且将自己的见解传达给别人,使这些作品永远被铭记。并且,人文艺术还包括那些我们赖以客观地看待和欣赏我们所读所视所听的批判过程。这种通常称之为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必备的,尤其是当这个世界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时候。批判思想本身是如此重要,而人文艺术对其发展又如此关键,以至于以后的章节实际上都是献给这个主题的。
对于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人文艺术还可以是一项容易获得的生活技能。她赋予生活以批判精神和审美情趣,而这两者都是我们今天的世界急需的。
人文艺术是令人沉迷的。一旦你让故事、音乐、舞蹈以及那些词句连同思想进入到你的生活,你就再也无法离开它们了。你也不见得一定要斥退它们。在安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些美丽的瑰宝,而安静,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也同样是令人上瘾的。要是每个人都坚持要求享有这样安静的时刻,这个世界不是会变得更美好(也更安全)一些吗?
在这个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世界,恐怖袭击和脏弹轰炸的威胁在我们的头顶高悬,身边那么多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杀害别人,环境灾难频繁,愤世嫉俗者怀疑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世界里人文艺术仍然无处不在,随时拯救我们的精神。美术、音乐和文学、故事和歌谣,所有这些人类智慧的奇迹,以及建筑和工程的成就,甚至仅仅是早春第一只知更鸟的到来都提醒我们,真正生而为人的深刻意义。
人文艺术并不仅仅因为人类的预期寿命延长而繁荣。遗传学家希望替换掉控制衰老进程的基因,并许诺实现我们文学寓言中才有的预期寿命。[兴许我们当中有些人会有机会庆祝自己的第 111 个生日,就像比尔博·巴金斯(Bilbo Baggins)的电影《霍比特人》(The Hobbit)描写的那样。]但在这个变得令人发疯得混乱的世界里,年复一年地、持续地活下去,却始终无法就我们是谁达成共识,也不明了怎样寻得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似乎并不是最好的生存技能。人文艺术却可以令我们延长了的生命足够丰富。
获得丰富生命的秘密在于尽可能地开明。延长寿命的危险之一是过于坚定地把自己封闭在我们当中很多人很早就认同的价值观里。人文艺术可以启迪心智,使人日益开明。探索文学、音乐、美术的世界,了解其他文化的思维习惯对于我们的自我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呢?很简单,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太小,以至于我们再也不能无视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个世界也正是如此——它的一切都近在眼前。因此我们需要更敏锐地意识到我们是谁,并同时对于“他们”是谁有更开放的理解;因为“他们”正如“我们”对于“他们”,已然是“我们”的一部分。
以传统的方式呈现西方社会的文明史,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譬如说,在古希腊时期,难道就没有涌现过具有伟大思想的女性,难道她们就没有悄悄地写下什么伟大的诗篇吗?虽然那些我们早已知晓的古代文明,比如埃及、中国、日本、罗马以及希腊的文明,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并成为无数批判性历史研究的主题,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全面概括当时人类的天才。丰富瑰丽的文化曾经在非洲、中南美洲繁盛,早在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之前,就已经有人类在那里生存居住;在孕育了伊斯兰文明的土地上——那里曾经神秘得令西方难以理解——出现了艺术、科学以及哲学;在英格兰,不知名的民族曾经筑起巨石阵,而复活节岛上,不为人知的民族筑立起了那些永恒矗立守卫家园的 30 英尺高的塑像。当种植园主在游廊上悠然啜饮着冰镇薄荷水的时候,奴隶们在他们简陋的棚屋里编织出了美丽的故事,唱着复杂的歌谣,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因此,本书的主旨是让大家知道,人类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创造了一个异彩纷呈、富于魅力的世界,而且这份财富至今仍在延续,每天等待着我们重新发现。这就是人文艺术的世界。她就在这里。她就在你的门外守候着。她甚至就在你的心里,如果你懂得怎样去寻觅。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打开那扇门,与你富于创造性的自己相见,并伸出欢迎的手。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你的生命将从此大为改观。你会有奔至大街的冲动,要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分享你的奇遇!
注:以上节选自本书概览。
原作名:The Art of Being Human
作者:[美] 理查德·加纳罗 / [美] 特尔玛·阿特休勒
译者:宋健兰
评分:8.2
《艺术:让人成为人》旨在向那些没有或者没有多少文科背景的学生介绍人文学带给我们的喜悦。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交流我们对于作为心智与情感体验的人文学所怀有的热情。学生藉由学习审慎的思考,以及对于创造性艺术的认知,也将会更好地了解自身。
《艺术:让人成为人》叙述的历史上人文学取得的杰出成就。尽管我们的方法是主题式,而不是编年史式的,但是历史语境仍然作为了解特定作品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感激过去了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我们非常相近的人过去并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我们会继续发现新的原因去体验喜悦,并在过去的、现在的、西方的、非西方的、男人的、女人的,以及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受力中得到的激励。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西西弗神话》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的反抗
- [每周一书]《悉达多》关于自我与生活的困扰
- [每周一书]《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 [每周一书]《呼兰河传》生与死的悲歌
- [每周一书] 敏捷之道《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
- [每周一书]《可能性的艺术》一个普通人与政治的关系
- [每周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镜子和自恋的暴政
- [每周一书]《活出生命的意义》集中营与存在主义
- [每周一书] 7-Eleven 便利店《零售的哲学》
- [每周一书]《匠人》失落的故乡与故人
- [每周一书]《身份的焦虑》渴望得到社会认同
- [每周一书] 关于《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的自我认知
- [每周一书]《性与性格》人人都是雌雄同体
- [每周一书]《杂食者的两难》现代人的饮食困境
- [每周一书]《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