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时间的秩序》时间的物理本质与我们的存在
我停下来,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什么也不去想。我聆听时间的流逝。
这就是时间,熟悉又亲密。我们任它带领。秒、时、年的洪流将我们投向生命,又把我们拖向虚无……我们栖居于时间之中,就如鱼在水中。我们的存在,就是在时间中存在。它庄严的乐曲滋养了我们,向我们打开整个世界,也困扰我们,让我们惶恐,又让我们平静。在时间的牵引下,宇宙在未来中展开,并依照时间的秩序而存在。
印度神话用湿婆舞蹈的神圣形象来描绘宇宙之河:他的舞蹈支撑着宇宙的进程;它本身就是时间的流动。还有什么比这种流动更普遍、更明显的呢?
然而事情远比这要复杂,现实常常不似你所见。地球看起来是个平面,实际上是个球体;太阳看似在天上旋转,但其实旋转的是我们。时间的结构也并不像它看起来那样,它并不是均匀统一地流动。我在大学的物理课本中读到这点时,感到极其震惊:时间运行的方式竟与它看起来截然不同。
在那些书里我也发现,我们仍然不清楚时间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时间的本质也许是最大的未解之谜。奇特的线索把它与其他公认的伟大奇迹联系在一起:思维的本质,宇宙的起源,黑洞的命运,地球上生命的运行。有一些重要的东西一直在将我们拉回时间的本质。
惊奇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望的源泉,发现时间不同于我们所想引出了许许多多问题。时间的本质一直是我理论物理研究工作的核心问题。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会叙述我们已经理解的关于时间的内容,以及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们所遵循的研究路径。我也会叙述我们尚未理解的,以及在我看来我们刚刚开始瞥见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说时间“流逝”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把时间与我们作为人的本性,与我们的主观性联系在一起?
当我倾听时间的流逝时,我到底在倾听什么?
这本书被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会总结现代物理学已经理解的关于时间的内容。这就像手握一片雪花,在你研究它的同时,它逐渐在你指间消融,最终消失。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很简单、很基础的东西,均匀流逝,独立于其他事物,从过去流向未来,能用钟表度量。在时间的进程中,宇宙中的事件以有序的方式次第发生: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是既定的,未来是开放的……然而这一切都被证明是错的。
时间的典型特征接连被证明只是各种近似,是由于我们的视角而产生的错误,就像我们从前以为地球是平的或太阳绕着我们旋转一样。我们知识的增长导致了时间概念的逐渐瓦解。我们所说的“时间”是一个多结构、多层次的集合。经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时间逐渐失去一个又一个层次。本书的第一部分会描述时间的这种崩塌。
第二部分描绘了我们还剩下什么:一片大风刮过的空白,几乎失去了时间的所有痕迹。一个奇怪、陌生的世界,然而仍然是我们栖居的这个世界。就像抵达高山,除了雪、岩石和天空什么都没有,或者就如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静止的沙地上的冒险。一个被剥离至本质的世界,闪耀着荒芜与恼人的美。我研究的物理学方向——量子引力尝试去理解这极端又美丽的景象,并赋予其自洽的意义。为这个没有时间的世界。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最困难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为这部分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在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肯定有什么东西导致了我们熟悉的时间的产生,以及它的秩序,让未来不同于过去,让它平滑流动。我们的时间肯定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我们周围,至少是因为我们而生,也依循我们的尺度。
这是一趟返程之旅,朝向本书第一部分追寻世界基本原理时丢失的时间。就像一部犯罪小说,我们正在搜寻其中的罪犯:创造时间的元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发现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的组成部分,现在它们再也不是现实的基本结构,而是由我们这些笨拙又终有一死的生物做出的有用近似:也许是我们的视角决定了我们是什么。因为和宇宙相比,时间之谜也许从根本上说与我们自身关系更为密切。也许,就像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侦探故事——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那样,罪犯就是侦探本人。
这本书的观点就像一团炙热的岩浆,有时颇富启发性,有时让人困惑。如果你决定跟随我,我会把你带到我们对时间所知的最远处,抵达辽阔夜空的边缘,以及繁星点点的未知之海。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也许时间是最大的奥秘”。
————————————–
原作名:The Order of Time
作者:[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杨光
评分:8.9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 [每周一书]《煤气灯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 [每周一书]《骆驼祥子》拼尽全力依然潦草的一生
- [每周一书] 关于美的通识教育《艺术的故事》
- [每周一书]《“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 [每周一书]《人民的名义》热播剧同名政治小说
- [每周一书]《善的脆弱性》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
- [每周一书]《亲爱的安德烈》两代人的对话与思想碰撞
- [每周一书]《杂食者的两难》现代人的饮食困境
- [每周一书]《逻辑的引擎》从数理逻辑看计算机发展
- [每周一书] 和保罗・兰徳探讨《设计是什么?》
- [每周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 [每周一书]《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每周一书] Google 模式《重新定义公司》
- [每周一书]《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这本书太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