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巨婴国》怎样才是一个成熟的个体?
“中国是一个‘巨婴国’,”这是近年走红的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的结论。
巨婴是什么?是成年的婴儿,身体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停留在婴儿阶段,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
共生,意味着母婴同体,婴儿觉得与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不分你我;全能自恋,也就是婴儿觉得世界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否则就想要毁掉世界;偏执分裂,即必须按照婴儿的意愿,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非黑即白。
“多数国人,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国,”武志红在 2016 年末出版的新书《巨婴国》中这样写道。一时间,“巨婴”概念迅速走红,“巨婴”一词也成为流行语。在支持者眼中,诸多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都找到了可以套用的理论:网络谩骂、夫妻冷战、少女找“干爹”、病人砍医生……
例如,近期在中国热播的电视真人秀《中国式相亲》,年轻的单身男子带着父母上电视寻找结婚对象,男方父母坐在台前,对女嘉宾的年龄、学历、婚恋经历品头论足,年轻男士自己则句句声称要寻找一个“能照顾我”的合适伴侣。“这是婴儿最基本的一个反应——找妈妈。在他们眼里,对方只是一个客体,这也是婴儿的特征,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万事万物都是为自己服务的,”武志红这样评价,而父母也是巨婴,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不相信孩子的感受,试图掌控孩子的人生。
再例如,老人在马路上倒地晕厥,有人路过并好心搀扶,送至医院却被老人反指为肇事者。人们习惯将这解释为老人想要讹诈、人品败坏。“如果将老人视为巨婴,”武志红说,“巨婴是没办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将失控这件事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既然不能为自己的失控负责,那么就一定要找到一个人去怪罪。
还有“大家庭”、集体主义、拒绝 AA 制、以己度人……武志红认为,这种种社会现象,就是病态共生的体现。
他这样解释这种人生状态的来源:“(中国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但解释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真的这么简单吗?随着“巨婴”一词的走红,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多。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姚乃琳公开提出质疑,认为集体主义来自于“延续几千年的固定居住农耕背景”,不能硬被扯到“巨婴”上面;而针对武志红所述“人际边界不清是‘巨婴’的表现”,姚乃琳称,“在美国文化中和人际边界清晰‘共生’的自我中心,拒绝牺牲自身利益的价值观,要是放在亚洲人眼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幼稚’?”
而武志红则认为,“巨婴”这个概念,不仅是他对自己多年来对孝顺、集体主义等中国式社会伦理思考的一个总结,更可以“强有力地解释很多中国经典的社会文化现象”。
武志红生于 1974 年,上世纪 90 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曾出版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和《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
他说自己在河北落后的农村里出生长大,“家族很变态”。因为爷爷奶奶的欺压,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每一次家庭矛盾爆发都气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父亲在 30 岁时,也因与父辈的冲突而气得满口牙齿掉光,真真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武志红在书中写道,极端的父母要子女彻底顺从他们的心意,父母在这种病态的共生关系中成就了自我核心感,所以“我父母是绝对错,爷奶是绝对正确。而村领导竟然还通过大喇叭向全村人广播,我父母是不孝的坏典型。”
经过数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后,武志红认为自己从“对孝顺的那种克制不住的愤怒”,到“对国人的集体潜意识理解得越来越深”,而转向一种客观的分析。此外,随着接触的案例越来越多,他还解释了很多“中国式”的概念,譬如中国式的婆媳关系、中国式好人、中国式自杀,还有中国“妈宝男”(注:对母亲极度依赖、顺从,以母亲为中心的男性)。
这些概念最终被武志红总结成了一个词汇:巨婴。而围绕“巨婴论”争议的焦点在于:当下中国的社会图景和人情世故,究竟能否简单归结于中国人的心理不成熟?巨婴理论引发广泛讨论之后,我们是否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与历史中,继续去寻找答案?
注:摘自端传媒“巨婴之国?专访武志红: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找妈妈”
——————-
作者:武志红
评分:6.6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 [每周一书] 系统化的习惯养成手册《掌控习惯》
- [每周一书]《债务危机》我的经验和应对原则
- [每周一书] 《关键对话》如何实现高效的沟通?
- [每周一书]《性审判史》放荡、禁忌与自由
- [每周一书]《浮生取义》中国农村的自杀现象
- [每周一书] 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舆论》
- [每周一书]《匠人》失落的故乡与故人
- [每周一书]《金融投资 400 年》群众心理与经验教训
- [每周一书]《未来简史》我们将去向何方?
- [每周一书]《施瓦辛格健身全书》现代健身的百科全书
- [每周一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核灾幸存者的口述
- [每周一书]《社会性动物》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 [每周一书]《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 [每周一书]《相约星期二》弥留老人的最后一课
一直觉得本书的很多观点并没有说服力
书籍之中的内容空洞且缺乏实证以及数据的支撑,全文有可取之处,但糟粕大于精华。
看评论就知道巨婴是什么意思了,哈哈
很想知道评论的各位都已经看过这本书了吗?到底为什么被禁真的知道原因吗?
现在有些人评判古人都是夜郎自大,对自己的祖宗没有尊重,为黑而黑,跪舔歪果仁。还想做启蒙,还是算了吧,读读我们一直生活在春秋时代,也就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白说的
看了,没多大意思,不值一读,不要没由来的浪费时间。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太把这书当一回事,什么年代了,还要拿孔子来做法,在这个新思想,新观念遍地开花的时代,竟然还有人扬言要来给世人作思想启蒙,真是个恬不知耻的神棍。真不知道他们禁它做什么。弄得好像真有什么能够蛊惑世人的观点似的。
网上好像真的找不到了,之前看过虽然内容有失偏颇,但是也是一种观点啊,读者自行评价就好,被禁倒反而使这本书高大上了
大量重复内容,只有观点,没有靠谱的论据,我觉得不值得看
这本书过于偏颇,如果没被禁可能还没现在这么火
我只是觉得,书的被禁与否不能成为评价其好坏的标准。而且觉得有些书纯粹就是为黑而黑……为了否定而否定……古人云,兼听则明……
可惜被禁了。
唉 这书被封了
刚好今天在找这本书~~到处都找不到原来下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