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习惯的力量》了解并改变行为模式
她是科学家最喜欢的研究对象。
丽莎·艾伦是一位 34 岁的女士。她 16 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肥胖作斗争。她曾借债度日,在她 20 多岁的时候,讨债公司追着她索要 1 万美元的债务。简历显示她干得最长的工作持续时间还不到一年。
不过今天站在研究人员面前的这位女士苗条而充满活力,有着两条长跑运动员的腿。她看上去比档案照片上的自己要年轻 10 岁,比房间里其他人都要健康。根据丽莎最近的情况资料,她不再拖欠外债,也不再喝酒,而且已经在一家图形设计公司连续干了 39 个月。
丽莎每次去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实验室时,都要回答清单上的问题。“你上次吸烟是什么时候?”一位医生看着清单问道。
“几乎是 4 年前了,”她回答道,“从那时起,我减掉了 60 磅的体重,开始跑马拉松。”她还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并买了房,这可是个不小的转变。
房间里的科学家——有神经学家、心理学家、遗传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过去的 3 年里,依靠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资金,研究测试了包括丽莎在内的 24 个人——有吸烟上瘾的,暴饮暴食的,酗酒成性的,疯狂购物的,以及有其他破坏性习惯的人。所有这些研究参与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生活都在较短的时间内焕然一新。研究人员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他们测量了所有被试者的主要表征,在他们家中安装摄像头,观察被试者的日常活动,研究他们的 DNA 序列。在科技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可以实时观察人类大脑。当受试者接触到诸如吸烟和美食的时候,研究人员能观测到他们大脑中血液和电脉冲的情况。研究人员的目标是从神经层面上弄清楚人类习惯的运作机理,以及如何才能改变习惯。
医生对丽莎说:“我知道你已经把这事说了很多遍了,但我有些同事是听别人转述的,你不介意再介绍一遍你是如何戒烟的吧?”
丽莎说:“没问题啊,这事得从开罗说起。”她解释说那次旅行是匆匆决定的。几个月前,她的丈夫下班回家说要跟她离婚,因为他有了另一个女人。丽莎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然后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完蛋了。她先是难受了一段时间,后来开始着了魔似的调查他,跟踪他的新女友走遍全城,还在午夜的时候打她的电话,然后挂机。有一天晚上,丽莎喝得醉醺醺地出现在这个女人的家门口,她用力敲打着大门,尖叫着说要放火把房子烧掉。
丽莎说:“那段时间我过得不太好,我一直想去亲眼看看金字塔,我的信用卡还没刷爆,所以就去了。”
抵达开罗后的第一个早晨,丽莎在附近清真寺召唤祈祷者的声音中醒来。酒店房间里一片漆黑,因为看不见,加上时差没倒过来,于是她起身找烟抽。
她的头太晕了,直到闻到塑料烧焦的味道才意识到自己把钢笔当万宝路香烟点着了。在过去的 4 个月中,哭泣、暴饮暴食、失眠、无助、抑郁、愤怒填满了她的生活,伴随的还有被羞辱的感觉。丽莎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崩溃了,她说:“当时感到一阵难受,我觉得我想要的一切都变得支离破碎,连抽烟都出问题。然后我开始想我的前夫,还有回去之后找新工作会有多难,我又会有多讨厌那个工作。此外,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差。我从床上起来,结果打翻了水罐,它掉在地板上摔得粉碎,我哭得更厉害了。心里满是绝望,好像我不得不有所改变,至少改变一样我可以控制的东西。”
丽莎起来洗了个澡,离开了酒店。她上了一辆出租车,穿过开罗拥挤的街道,走上通往狮身人面像和吉萨金字塔的土路,前往那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此刻,她心中的郁闷和怨气消失了一会儿。她想自己得有个生活的目标、有个努力的方向。
她坐在车里,决定还要来一次埃及,并且要穿越沙漠。
丽莎知道这想法很疯狂。她当时身体状况不好,又胖,银行也没有存款。她连自己眼前的这片沙漠叫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穿越沙漠能否成行。不过,这都不重要,她只需要一件能集中精神的事。丽莎下了决心,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穿越。要想活着完成这次远行,她就必定要作些牺牲。具体来说,她得先戒烟。
11 个月后,丽莎成功穿越沙漠,不过她是和其他 6 个人一起,而且是坐在空调车里穿越的。车里装有水、食品、帐篷、地图和定位系统,还有一台双向电台,戒不戒烟变得并不重要了。
但坐出租车那时,丽莎并不知道会这样。对实验室的科学家来说,她这趟出行的细节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明白,那天在开罗,丽莎下定决心戒烟以实现她的目标,这种思想的细微变化触发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那之后的 6 个月,她用跑步代替了吸烟,这也改变了她的饮食习惯、工作习惯、睡眠习惯、储蓄习惯、工作日的安排、未来的计划等。她先开始跑半程马拉松,然后是全程马拉松。她重新回学校读书,买了套房子,并且订婚了。最后她受邀参与科学家的研究,当研究人员开始检查她大脑的图像时,他们发现旧习惯在大脑中形成的神经模式完全被新模式取代。研究人员依然能看见以前行为引发的神经活动,但这些神经脉冲在大量的新脉冲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丽莎的习惯改变了,她的大脑也发生了变化。
科学家确信导致这种变化的不是丽莎的开罗之旅,也不是离婚或那次沙漠之旅,而是因为丽莎集中精神,开始想改掉吸烟这个习惯。所有受试者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通过集中在一个模式(即所谓的关键习惯)上,丽莎学会了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其他习惯。不仅个人能有这种改变,当公司聚焦习惯的改变时,整个公司都会发生变化。比如宝洁、星巴克、镁铝公司与塔吉特公司,就抓住了这个要点,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作、员工之间的交流,甚至在客户未察觉的情况下,影响到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一位研究人员在测试接近尾声时跟丽莎说:“我想让你看看最近的扫描结果。”他在电脑上打开了一张照片。“你看到食物的时候,”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大脑中心附近的一块地方,“大脑与欲望和饥饿有关的区域依然活跃,大脑依然在制造让你暴饮暴食的冲动,但是,这个区域有新活动。”研究人员指着离她前额最近的区域接着说,“我们相信大脑的这部分开始抑制你的行为,让自律行为开始了,这里的活动随着你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丽萨是科学家们最喜欢的受试者,因为她的大脑扫描图非常有趣,在制作行为模式图(也就是习惯在我们大脑内所在位置的图)时非常有用。医生告诉她:“你在帮助我们弄清楚决定是如何变成自动行为的。”
房间里的所有科研人员都觉得他们即将有大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去洗澡、查邮件,还是从厨房灶台那里抓个甜甜圈?你是洗脸前刷牙还是洗脸后刷牙?是先系左脚的鞋带还是右脚的鞋带?你在出门的时候会跟孩子们说什么?你开车走哪条路上班?你坐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先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中午吃沙拉还是汉堡包?回家时,你是穿上跑鞋跑步,还是倒杯酒,在电视机前吃晚餐?威廉·詹姆斯在 1892 年曾这样写道:“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相对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吃饭时点的菜,每天晚上对孩子们说的话,你是储蓄还是消费,锻炼的频率,以及你的思维组织与日常工作安排,对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经济保障以及幸福都会有巨大的影响。杜克大学 2006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 40% 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从亚里士多德到奥普拉,威廉·詹姆斯和他们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为什么会存在习惯。但直到 20 年前,科学家和商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习惯是如何改变的。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前言。
——————-
副标题: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作者:[美] 查尔斯·杜希格
评分:8.0
在过去的 10 年里,我们对有关习惯的神经学和心理学的了解突飞猛进,同时对我们生活、社会以及组织机构中习惯模式的运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其程度在 50 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习惯如何产生、如何改变,并弄清了习惯机理背后的科学。我们知道如何将习惯拆分并将它们重组,以符合自己的要求。我们清楚如何才能让一个人少吃,更多地运动,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加健康。虽然我们也许无法轻轻松松在短时间内改变习惯,因为这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改变是可能的,而且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应该如何去做。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忧郁的热带》记录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
- [每周一书]《亲爱的安德烈》两代人的对话与思想碰撞
- [每周一书]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每周一书] 读《黄帝内经》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 [每周一书]《为什么》如何洞察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 [每周一书] 高效生活来自《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 [每周一书]《金融投资 400 年》群众心理与经验教训
- [每周一书]《小众行为学》没有产品能讨好所有人
- [每周一书]《变形记》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一只大虫子
- [每周一书]《鳗鱼的旅行》一场关于鳗鱼和父亲的旅程
- [每周一书]《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的全球史
- [每周一书]《被劫持的私生活》两性生活的历史
- [每周一书]《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提高决断力
- [每周一书] 反乌托邦寓言小说《动物农场》
- [每周一书]《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