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支配与抵抗艺术》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
斯科特在本书开篇即指出:“向权力说出真理”(Speak truth to power)在任何社会中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更遑论作为底层的农民大众。继农民的日常反抗形式——“弱者的武器”之后,斯科特又推出了“潜隐剧本”(hidden transcript)这一概括农民行为选择和意识形态特征的分析性概念。所谓“潜隐剧本”是相对于“公开剧本”(public transcript)而提出的。
斯科特使用“公开剧本”作为便捷方式描述从属者与那些支配他们的人之间公开的互动。比如,从属者的“公开剧本”就是当支配者在场时使用的一种话语则或表演;而支配者公开剧本则经常表现为宣传(propaganda)和展示,宣传也因而成为特定社会体制的一大特色。然而这种“公开剧本”不可能讲述权力关系的完整故事,原因在于:
- 首先,“公开剧本”并不表现从属者真正的观念,它可能只是一种策略;
-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者会意识到“公开剧本”只是一种表演,其可靠性会大打折扣;
- 最后,“公开剧本”的真正意义是成问题的,它表明在权力关系中,关键的角色是由伪装和监视扮演的。
可以看出,“公开剧本”会因为支配者和从属者双方的利益而在错误表述上达到某种沉默的共谋。而且,支配者与从属者之间的权力差距越大,这一权力行使得越专横,他们共同的“公开剧本”就表现得越程式化和仪式化。换言之,权力的威胁性越大,伪装的面具就越厚。
相对于“公开剧本”,“潜隐剧本”则用以说明发生在后台的(offstage)话语,它避开掌权者直接的监视,成为由后台的言说、姿态和实践所构成的确定、抵触或改变了“公开剧本”所表现的内容。与“公开剧本”不同,“潜隐剧本”是为不同的观众和在不同的权力限制下被生产出来的。斯科特的意图是要阐明如何在权力关系中解释和理解从属群体“难以捉摸的政治行为”,如何在无权者经常因有权者在场而被迫采取策略性姿态与有权者刻意使其名誉和统治戏剧化的情形下研究权力关系。每一从属群体因其苦难都会创造出“潜隐剧本”,它表现为一种在统治者背后说出的对于权力的批评。而有权者也会发展出一种潜隐剧本,那代表了他们统治的实践与主张,它也是不能公开宣布的。在斯科特看来,弱者的潜隐剧本与权势者的潜隐剧本的比较,以及两种潜隐剧本与权力关系的公开文本的比较,提供了理解支配与抵抗及“底层政治”的根本性新方法。
斯科特对“潜隐剧本”的主要特点予以阐明:
首先,“潜隐剧本”对于特定的社会场所和特定的表演者来说是特殊的。每一种潜隐剧本在一个有限的“公开”当中都是专门制作的,它排除或者说藏匿于特定的他者。
第二,潜隐剧本至关重要而又未能得到强调的方面是,它并非仅仅包括语言行为,而是包括整个实践过程。对许多农民来说,诸如偷猎、盗窃、秘密地逃税和故意怠工都是潜隐剧本的组成部分。对统治精英而言,潜隐剧本的实践可以包括不露声色地奢华和使用特权、暗中雇用暴徒、贿赂、操纵土地产权,等等。这些实践与其公开剧本相悖并且尽可能地保持在后台和不予公开。
最后,显然,公开的与潜隐剧本的交界处是一个支配者与从属者持续斗争的地带——但并不是一堵结实的墙。支配者在定义和建构何为公开的何为潜隐剧本方面的获胜能力——尽管不会是全胜——与其握有的权力同样重要。而有关这一界线的不懈斗争或许是日常冲突和阶级斗争日常形式的最重要的舞台。
“弱者的武器”与“潜隐剧本”虽然是斯科特在 20 世纪后期研究东南亚农村时提出的概念,但对于今天理解支配与抗争的关系仍不失深意;对于从农耕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更具有现实的和理论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作用。
长久以来,对生活于社会结构下层的农民及所有从属群体来说,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弱者的武器”已然成为常态,相关的调查和分析也不少见;但超越于行动层面的表达,即作为农民观念意识的呈现仍然为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导,或者直接以正统话语、修辞方式表现出来。作为最大的从属群体的农民和农民工,构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主要部分。只有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时,这种状况才相对有所改变。
数码时代的新媒体技术以超文本协议——大型分布式动态文本、信息零成本传递和扩散的方式,即“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特点使人类脱离控制(Out of Control)。新的信息分享和分析模式恰如凯文·凯利(Kevin Kelly)所指出的:21 世纪人类思维方式将以“去中心化”模式取代 20 世纪的高度中心化的“原子模式”,互联网的万维(World Wide Web)模式就是“去中心”或者“多中心”特点的突出体现,其基本内涵就是社会生活的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而且这一方式会从虚拟空间逐渐延伸到现实公共空间,形成对权力中心的监督、反制甚至“颠覆”。可以说新媒体技术特别是自媒体为“潜隐剧本”疏通了渠道,建立了平台,使得从属者能够以表达主体的身份进行灵活多样、充满智慧的表达。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可谓繁多:文字、表情、段子、小说、诗歌、漫画、图片、音乐、视频……不胜枚举,甚至创造出独特的语汇。
观察和思考互联网时代的“潜隐剧本”,我们不难意识到,它们不仅仅是发泄不满、表达异议,或者搞笑、恶搞、高级黑,而且是关涉每个网民、公民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恶搞”当然是无奈之举,是情绪的发泄,但它也是“弱者的武器”,是草根的表达方式。正因为他们不是强势者,也不掌握“公开剧本”,对他们而言,公开的、正当的、自由的表达渠道常常是封闭的。他们只能使用“弱者的武器”,创造“潜隐剧本”,进行曲折的表达。但不要小看了这类似乎是“杂音”“乱语”的方式,这需要表达者做出自主的选择:要么做沉默懦弱的羔羊,要么做“顽强勇敢”又聪明智慧的“蓝精灵”。
“潜隐剧本”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前所未有地被广泛使用和传播,但即使是信息社会,“公开剧本”与“潜隐剧本”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依然存在;而且二者的博弈过程因力量对比太过悬殊而难以真正展开。作为底层表达与底层意识的“潜隐剧本”,是充满智慧与创意的表意空间,但同时也是面对压抑甚至封杀而无奈的表达方式,信息技术时代同样可以“焚书坑儒”。在这种互联网生态中,人们难免疑惑:“潜隐剧本”有用吗?再理性智慧的表达又能带来什么改变?
思考上述问题离不开对社会制度环境的理解,换言之,政治生态决定了或影响着“隐藏文本”的空间和作用。如若比较一下极权统治下的纳粹德国或前苏联与斯科特笔下威权专制体制下的东南亚乡村社会,肯定会发现很不同的结果。在当今时代,就高科技新产品的使用上也难免存在“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强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新技术传播其观念,甚至强加其意识形态;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对其他人的使用权限加以限制。因而,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是: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因为今天我们还看不到这样明显的趋势。
对作为弱者的武器的“潜隐剧本”,其表达的功效我们也不应过于悲观。它们长久以来坚韧地存在着,今后仍将持续地存在。斯科特的研究告诉我们:公开文本与隐藏文本的交界处是一个支配者与从属者持续争夺的地带——但并不是一堵结实的墙。通过“潜隐剧本”,从属阶级有可能创造并维持一个社会空间,而这一社会空间本身也是抗争所要达到的成就。缺少表达空间的和表达主体性的从属者,不能指望这一空间能自然而然地获得,也不能寄希望于被赐予。抗争的空间是在抗争过程中撑开的,表达的空间是在努力表达中获得的,过程本身至关重要。
同理,主体表达力量和智慧从来不会自然生成或从天而降,它同样要靠无数表达主体能动地表达实践来开创、来持续、来扩展。正如斯科特描述底层政治的特点时所言:这是一个总在不断挤压、试探和寻找可容许程度的动态边界,如同水流不断地冲击水坝的过程。这是支配与抗争对垒和博弈的地带。尽管力量悬殊,但仍不可轻言放弃,因为唯有通过“言”与“行”(word and deed)的展示,我们才得以进入人类世界这个“公共领域”(polis)。
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是行动和相互交谈的场所,言与行是创造公共领域的能力,这是一个自由的领域,一个“真正的人”的领域。可以说,表达是阿伦特意义上的人的本质所在。在强大的经济占有、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支配情境中,农民曾运用属于自己的“弱者的武器”和“潜隐剧本”,以坚定而强韧的努力去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我们从这一切当中看到的是避免最坏的和指望较好的结果的一种精神与实践,而这恰恰构成了支配与抵抗的历史和持久存在的张力。
就此而言,新技术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表达的力量,特别是行动的力量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注:以上节选自本书导读。
原作名: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作者:[美] 詹姆斯·C·斯科特
译者:王佳鹏
评分:8.4
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欺骗——无权者假装恭敬有礼,有权者则故意夸大他们的名望与掌控能力。如果仅接受这些表面价值,我们将无法把握权力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紧张和内在可能性。
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 C·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有权者与无权者会心照不宣地在公开互动中合作共谋,这使得公开剧本往往带有程式化和仪式化的色彩。相对地,任何从属群体都会在其苦难之中创造出特定的潜隐剧本,这些发生在后台的话语、姿态与实践代表着他们对支配者的某种权力批判。与此同时,有权者亦会发展出他们的潜隐剧本,即那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但又不能公开承认的措施和观点。
斯科特指出,在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之间最具分歧的地方,话语和权力关系会得到最为显著的表露;两者的交界之处,则是支配者与从属者持续斗争的重要地带。这部里程碑式著作,将修正我们对从属、抵抗、霸权、民间文化和反叛背后的各种观念的理解,并为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合作的进化》与人相处如何实现共赢?
- [每周一书]《在绝望之巅》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 [每周一书]《周鸿祎自述》他的互联网方法论
- [每周一书]《活出生命的意义》集中营与存在主义
- [每周一书]《冷暴力》一场悄无声息的精神谋杀
- [每周一书] 从《九型人格》中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
- [每周一书] 理性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 [每周一书] 清醒的现代人《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 [每周一书]《为何家会伤人》带你重新认识家庭
- [每周一书]《我与地坛》从绝望中寻求希望
- [每周一书] 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第二性》
- [每周一书]《自卑与超越》生命的真正意义
- [每周一书] 正在消失中的《最后的耍猴人》
- [每周一书]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每周一书] 解谜潜意识行为背后《神经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