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解决《我们内心的冲突》与自己和解
小时候写作文我总爱做这样的比喻:心中像住了两个小人,一个说这样做,一个说那样做。长大后,这两小人长得更加强壮,它们经常联合起来挟持自我。《我们内心的冲突》说的就是,两个小人和自我的故事。
这本书提出了这样一种神经症理论。作者把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亲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并详细描述了各自的人格特征。三种态度不应该相互排斥,一个人应该是既能屈从于人,也能够气势凌人,还能够规避他人。然而神经症患者不能灵活应对外界,他别无他法,只有要么屈从,要么对抗,要么逃避。
产生于相互矛盾的态度的冲突,构成了神经症的核心。患者会费尽心机去否认冲突的存在并制造一种和谐的假象。具体表现为四种尝试:
- 最初的意图是压制人格中的某些方面而突出它们的对立面。比如对温和倾向的压抑必然增强攻击性倾向并使它变得更具强迫性。
- 第二个意图是“回避他人”,在自我与他人之间维持一段距离,以为“冲突便不能发生作用”。
- 第三个意图,患者不是回避他人,而是回避自己,他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来取代真实形象。
- 第四种尝试,患者将内在的过程误以为是发生在自身之外,于是便认为是这些外在因素导致了自己的麻烦。外化倾向意味着完全逃离自我,从外部找原因。
这些冲突若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会产生恐惧,精力的衰竭,道德的损失,复杂的感情纠葛而导致的绝望感,希望完全丧失之后嗜求报复的虐待狂倾向等严重的精神后果。在书中最后的章节,作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冲突的建议和设想。作者认为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调节潜在的冲突,还能在实际上解决这些冲突,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人格完整。
————————————–
以下语句摘自本书:
- 深度的抑郁只暴露出一个事实:病人正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 所以,“屈从型”的多数属性都有双重动机。当患者自我贬低时,他的隐秘的目的是避免摩擦,求得一团和气,但这也可能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手段。
- 屈从型患者在自责时并不真相信自己有错,只是情不自禁被驱迫着去自我谴责。同样,攻击型患者也并非确信别人不对,他只是武断地认为自己正确,因为他需要这种主观的自我肯定,正如一支军队需要一个安全的阵地才能发起进攻一样。
- 有时,神经症患者显示出意志的一种令人吃惊的专一性。男性患者可能为了野心而牺牲一切,包括他们的尊严;女性患者则对生活别无所求,只要有爱情就行了;父母把全部心思都依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类患者使人觉得他们是专心致志的。
- 当一个人在根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时,他是不能将精力集中于任何事物上的,他总是企图同时达到两个甚至三个相互矛盾的目的。
- 他以为拒不承担任何义务就可以确保独立,而实际上一个人承担责任才是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 他的快乐的机会还要进一步受限,因为使他快乐的条件常常互相矛盾。
- 表面上,患者照样从事着想象或计划,以为那样能把事情变得好一点。男性患者会想,只要他结了婚,住房更宽敞,班组上换一个领班,家里换一个女人做妻子;女患者又会想,要是她是个男子而不是女人,再年老一点或再年轻一点,再高一点或不那么高——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 神经症患者指望外在的改变能产生一个更好的世界,但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和自己的神经症原封不动地随着外在因素而进入每一个新的场合。
- 生活是永恒的负担,对此他已不再有鲜明的感受了,所以很少抱怨,但他的精神一直处于低潮。
- 他感到没有希望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没有希望得到快乐或自由,他感到自己被排斥于所有能使他生活有意义的东西之外。
- 所有的失望根本上都是未能成为我们自己而感到的失望。
- 对一个人来说,一切事情中最危险的,莫过于让人们注意自己的自我。而一切危险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的丧失。
- 在表面非人性的行为背后,有一个受着痛苦的人。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发现的是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人。生活击败了他,而他寻求着代偿。
- 一个人把什么东西看作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取决于他自己接受什么和拒绝什么。
-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另一个目的:获得内心的独立,即既不藐视他人的观点和信念,也不盲从。
————————————–
原作名:Our Inner Conflicts
作者:[美] 卡伦·霍尼
译者:王作虹
评分:9.0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倦怠社会》数字时代的精神状况
- [每周一书]《当尼采哭泣》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 [每周一书]《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干蠢事?
- [每周一书]《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 [每周一书] 清醒的现代人《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 [每周一书] 人文普及读物《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 [每周一书]《认识身体》医生眼中的人体微宇宙
- [每周一书]《错不在我》我们是如何为自己找借口的?
- [每周一书]《北京折叠》一则阶层固化的社会寓言
- [每周一书]《学会提问》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 [每周一书]《意志力》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 [每周一书]《金融投资 400 年》群众心理与经验教训
- [每周一书] 高效生活来自《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 [每周一书] 如何利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 [每周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镜子和自恋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