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

聂日明:小镇做题家式思维的问题在哪里?

做题家和创新是天生相悖的。刷题刷多了,人生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定型,靠刷题从小学刷到了工作岗位上,突破陈规成见的能力已经降到最低,他们也不愿意再去探索世界的新边界。

萧功秦: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一个不能宽容特立独行人生的态度的民族,是很难产生天才的。天才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他们以全部的心思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并经由这种超越来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丛日云:人生多歧路,你将如何做出选择

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如果你不能总是抗争,你是否可以选择偶尔抗争;如果你不敢积极的抗争,你还可以选择消极地抗争;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达,你可以选择含蓄地表达……

丛日云:只要我从正面阐述西方文明,学生就反感

丛日云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一门“西方文明通论”的通识课程,讲解西方文明的演进与特征,当然也少不了比照中国的历史进程。丛日云希望学生了解完整的历史,在史实准确的条件下判断和思考。

刘瑜: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轻松,我相信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对教育本身的产出,对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万户的和平稳定来说,都利大于弊。

唐世平: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

中国需要更多的能够关心普世问题、提供普世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空喊口号、漠不关心(中国和他人的)问题,自欺欺人的所谓专家学者。

赵汀阳: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

中国人为什么“不讲逻辑”?《南风窗》记者石勇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作为哲学家,他对影响到了西方和中国在“想什么”、“如何想”的问题上,有着深刻洞见。

刘亚东: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在中国的“厉害了,我的国”这种舆论氛围下,刘亚东主持的《科技日报》则认为,公众应该明白“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甚至还受制于人!

罗斯高: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

经济学家罗斯高通过呈现和对比一些数据和调查,提出了一个观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于教育。调查发现中国农村高中教育完成率低,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和 0-3 岁幼儿阶段教育出了问题。

钱穆:读书与做人

我今天的讲题是“读书与做人”,实在对年青人也有关。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我们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渐长大成人了,就认为满足;人仍该要自己做。

张维迎: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

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引入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只能走向共同贫穷。不要忘记,当年搞计划经济的本意是为穷人谋福利,结果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穷人,使穷人的命运比过去更悲惨。

张维迎:自由是一种责任

大陆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前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作为教授代表致词时,谈到推动和捍卫自由,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的责任,更是每个北大人的使命。

诚实难于死: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真相的守夜人

在一个社会里,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真相的守夜人,就像科学家应该是科学事实的守夜人一样。当知识精英都要为了大局出卖真实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离堕落和疯狂不远了。

困惑与危机:节节败退的中产阶级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发展与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从 1980 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 2.25 亿。最近,中国的中产阶级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返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