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松阅读中涵养人文精神
和几个研二的学生聊天,问他们在研一期间都读过哪些书。有学生说因为上课多,表示“除了教材之外没读什么书”;也有的学生说本来打算系统地读些书,所以先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读起来,没想到读了一个学期也没读完,很泄气。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勇气”,因为我“收藏”此书已多年,到现在也没读完,一读到“定在”一词,脑子和眼睛自然也就“定在”那里了,非不愿读也,实读不懂也。不惟读黑格尔如此,读其他的德国学者写的书大抵如此,有时候只是看一眼书名,就把人的阅读欲望彻底打消了。我书橱里考夫曼主编的《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和《法哲学原理》同命运,都属于读书事业中的半拉子工程,而且注定是永远不可能完工的“烂尾楼”。
有时候这种“前见”也会被打破,原因是并非所有德国人写的书都难懂,读迪特里希·施万尼茨的《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会让人惊呼“德国人居然也能写这么有趣的书”。在该书的《编辑导读》中有一句话,“虽然作者是一个德国人,全世界人们印象里严肃、刻板、面部不带表情的德国人,但这本书却表现了极为难得的幽默和生动,以及新颖、深刻。”看来对德国人有这种“偏见”的不止我一个人,而惊叹该书作者幽默风趣的读者也不止我一个人。
施万尼茨在 55 岁之前,只是大学里的一个平常的教授、学术圈中一名普通的学者,但在 1996 年开始了他的“学术明星”、“畅销书作家”生涯。他出版小说《校园风波》成为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他还陆续出版戏剧作品,在电视节目中谈笑风生,批评时事,传播文化知识;而在 1999 年出版《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后,连当时的总统都替他吆喝,向国民大力推荐。
施万尼茨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作者“一方面通过颇具个性魅力的文字,把知识变得更生动,来调动读者了解和学习自身文明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强调了知识应该内化为每个人的修养,教育应该是成就每个人的教养的桥梁。”人们无需板着面孔去读,而是可以愉悦的心情行文化之旅,所以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欧洲的文明史,自然得从希腊讲起。不过,在美丽的地中海沿岸那些令人神往的岛屿和半岛上流传的诸神传说,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众神分封权力,掌管着各自的势力范围,除此之外,他们乱伦、强奸、婚外情,女神和男神一样追逐享乐。几乎没有纯洁的神,相反,因为拥有神的力量,他们的欲望更为赤裸,他们的争风吃醋更为荒唐和疯狂。”这对于一贯沉迷于君臣父子人情伦常中的国人来说,该是多么的“友邦惊诧”。
知道苏格拉底为什么那么能言善辩吗?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在传播信念,教学生时不收学费,可他的老婆赞西比却感到十分恼火:美德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比桌子上的食物更重要吗?于是乎,赞西比整天和苏格拉底吵闹不休,“这无疑也使得苏格拉底的雄辩术在日常的‘实战演习’中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看来,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出色的律师,最好每天在家里和老婆或老公吵吵架,在实战中练就打败对手的技巧。
英国学校的孩子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离婚、砍头、死亡、离婚、砍头、幸存这几个单词的呢?原来学生们是按照亨利八世的六任老婆的顺序来学习的。今天的美国人喜欢做心理分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新教徒喜欢在内心世界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控制。而俄国彼得大帝的专制达到了什么程度?他规定俄国人必须剪掉胡须,否则就要交“胡须税”。什么时候可以读《格列佛游记》呢?施万尼茨的建议是“如果您对政党间的明争暗斗感到厌恶之极,一打开电视或一展开报纸就觉得受不了,那么您应该读一读《格列佛游记》。如果您对政治的反胃已经到了狂吐不止的程度,那么《格列佛游记》就是一剂良药,它能把‘吐个不停’变为‘一笑了之’。然而,您只应该读前面三个游记,第四个就不要读了。如果您不听劝告,那么可别抱怨——因为您读后很可能会感到整个人类是如此的恶心,以至于想在极度沮丧中开枪自杀。”即便是介绍高深的哲学命题,施万尼茨也能用形象的语言和恰当的例证来给予说明。
正像许倬云先生评价的那样,这些娓娓道来的风趣的故事,“代表了西方文明的精华。今天一个美国的大学教授,即使是在人文专业,也未必能掌握本书涵盖的广大领域。言念及此,我们更痛感今日大学教育重视专业的实用,却忽略了有教养者的博雅。”一本给人以精神滋养的书,并非必须正襟危坐、板着面孔才能读下去的。联想到我们当下方兴未艾的读经热,如果我们能有学者将几千年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以这种诙谐风趣的笔调展现在学子们面前,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涵养其人文精神,其成效定会比死板枯燥地背诵子曰诗云强很多。
——————
作者:马建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延伸阅读
- Sherry推荐图书(十)—— 有趣的科普
- Mac OS X 打不开 Kindle Previewer 的解决办法
- [2024.08.23] Kindle 阅读器固件升级至 5.16.21
- 亚马逊发布全新第四代 Kindle Paperwhite(KPW4)
- [每周一书]《可能性的艺术》一个普通人与政治的关系
- 如何搜索和下载 azw3、mobi 或 epub 格式电子书
- [每周一书]《容忍与自由》胡适的演讲精选集
- 轻松学摄影:中外摄影类 Kindle 电子书(国内篇)
- Kindle Voyage (KV) 首次更新固件版本 5.6.1
- 如何用 Calibre 和 Count Pages 插件统计电子书的字数和页数
- [每周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镜子和自恋的暴政
- Calibre 使用教程之通过邮箱一键推送 Kindle 电子书
- 周保松:我多年来的一点读书体会
- 沟通新渠道,亚马逊 Kindle 客服入驻微信
- [每周一书]《生命进化的跃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记得易中天刚走红于百家讲坛之时,对其人的争论一直未停。如果非要从学术的角度去衡量,可能易老师的成就并不是举世无双,正如文中所说“把知识变得更生动,来调动读者了解和学习自身文明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更多的人接受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这不是学着做学的最本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