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改变》常规之外解决问题的哲学法则
变得愈多,愈是不变。
——法国谚语
据这一法国谚语所言,凡事变得愈多,愈是维持不变。这个谚语不仅仅是一句俏皮话,而且非常简要地道出了“变”与“不变”之间难解而自相矛盾的关系。这句话比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家所提出的最高深理论,更直接诉诸于经验,且隐约地指出了常被忽视的一个基本重点,即“变”与“不变”的性质虽然表面上完全相反,却需要放在一起加以考虑。这并非什么深奥的观念,只不过是个特定的例子,也说明了一个普遍的原理,即人的知觉和思想都是相对的,必须通过比较和对照才能运作。
话虽如此,但在实际运作时,要达到前述比较性的境地却十分困难。在西方世界,科学哲学家似乎都同意:由于“变”这个因素,在人类经验中是如此直接且无所不在,以至于在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不变”的概念之后,“变”才得以成为思想的一个主题。在此之前,概念上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变”相对照[这是经验概念化的问题,与发现“实在”(reality)无关],其情况想必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n Lee Whorf)所说的类似:在一个万物皆蓝的宇宙中,由于缺乏足以对照的其他颜色,所以也不可能产生蓝色这个概念。
几个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中,虽然人们曾经提出了许多关于“变”与“不变”的理论,但是他们绝大部分不是只与“变”的理论有关,就是只与“不变”的理论有关,而不是关于“变与不变”的理论。也就是说,人们不是倾向于视“不变”为理所当然,不必加以说明的“自然”或“天生”的状态,把“变”当作有待说明的问题,就是倾向于采取相反的立场。但是从人们随时可能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这件事来看,我们即可知道这两者是互补的。问题的发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源自事物的天性,而是因人而异、依观点而定。这一概念和我们接触过的人类事务与难题颇为一致,例如,每当我们观察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更大的社会系统,不断地为某一问题而煎熬时,我们虽然急欲扭转情势,但是心里总会先浮现两个问题,即“这一恼人的状况为何持续不变?”以及“该如何才能改变状况?”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不只通过在个案中解答这类问题时获得一些进展,而且也得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但我们认为,与其回溯迢迢来时路,不如求助于数理逻辑领域中两个抽象而普遍的理论,来介绍和厘清某些我们已达成的结论。这两个理论就是群论(The Theory of Croups)和逻辑类型理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第1章 理论的观点”。
————————————–
原作名:Change: 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副标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作者:[美] 瓦茨拉维克 / [美] 威克兰德 / [美] 菲什
译者:夏林清 / 郑村棋
评分:8.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平常理及遵从逻辑的思维方式,确实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有时中规中矩的做法反而导致失败,而那些看似不合逻辑和非理性的行动,却出乎意料地使问题得以改善。这种矛盾悖论的现象,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
本书三位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发展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深具影响力的精简治疗理论和模式。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难题时的“变”与“不变”的态度。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持续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决的过程。他们依据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提出了第二序改变的观点,强调解决问题本身,而非对问题的追本溯源。虽然书中引用的案例来自心理治疗,但其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和解决的理念却适合人类互动的各种社会情境,甚至是国际关系的范畴。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掌控谈话》让你不再害怕冲突
- [每周一书] 亲子关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 [每周一书]《独裁者手册》带你真正理解政治
- [每周一书]《匠人》失落的故乡与故人
- [每周一书] 《关键对话》如何实现高效的沟通?
- [每周一书]《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
- [每周一书]《最好的决定》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
- [每周一书]《习惯的力量》了解并改变行为模式
- [每周一书]《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通识教育的入门书
- [每周一书]《在绝望之巅》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 [每周一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 [每周一书] 重登亚马逊图书销售榜首的《一九八四》
- [每周一书] 关于《赞扬与责备》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 [每周一书] 正在消失中的《最后的耍猴人》
- [每周一书]《未来简史》我们将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