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
《不平等的童年》中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也大不相同。在我对研究参与者进行追踪的五年里,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加勒特最近当上了客户经理。亚历山大正在医学院上学。斯泰西放弃了做医生的计划,正在攻读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当然,并非所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都成了专业人士:梅勒妮是一名发型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产阶级家庭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有机会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相比之下,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年轻人中,没有一人受雇于专业部门。小比利是名工会油漆工,然而他目前正处于失业中。温迪是一位全职妈妈,由在海军服役的丈夫挣钱养家。哈罗德是一家连锁餐厅的服务生。泰雷克正在找工作。卡蒂已从酒店保洁工作转做前台工作,但却因经济衰退而被解雇。她的孩子们与她前夫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卡蒂现在搬去了佛罗里达,在一家夜总会工作。也有一些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对他们现有的生活感到满足又开心,但却无一不面临着相当大的经济压力。与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晋升机会非常有限。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尽管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父母都很爱他们的孩子,但他们中却没有一个成功地把孩子送上通往大学教育的道路,而这正是获得稳定又赚钱工作的基础。这些父母没有随潮流而动。在参与研究的孩子们中,当他们 10 岁的时候,人生的关键环节已经确定,最终他们很可能会陷入与父母相似的处境,而现实也的确如此。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并不常见。
在美国的精英文化中,竞争的理念意味着既要公平竞争也要有相应的回报。这种文化认为,像亚历山大和加勒特这样的人,会在大学中努力学习,然后找到好工作,他们会继续勤恳工作,从而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但是,中产阶级青年的辛勤工作,不应让我们忽视制度不公的现实。制度不是中性的,因为并非所有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他们念书的学校不同,而在学校和其他对儿童进行社会分层的机构中,某些文化惯行要比其他文化惯行更具优越性。我们的文化几乎专注于个人选择,从而导致对制度的关键性作用的漠视。在美国,社会阶层的背景建构并改变了个人的行为。
因此,我们所追求的人生道路,既不平等,也不能进行自由选择。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后记”。
————————————–
原作名:Unequal Childhoods
作者:[美] 安妮特·拉鲁
译者:宋爽 / 张旭
评分:8.9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 关于成长与尊严《布鲁克林有棵树》
- [每周一书]《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
- [每周一书]《生命进化的跃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每周一书]《凤凰项目》写给 IT 从业者的项目管理故事
- [每周一书]《必然》未来 30 年的科技畅想
- [每周一书] 如何驾驭游戏让《游戏改变世界》
- [每周一书]《悉达多》关于自我与生活的困扰
- [每周一书]《童年的消逝》“小大人”现象的由来
- [每周一书]《斯通纳》一个普通人的传记
- [每周一书] 读《黄帝内经》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 [每周一书] 桥水创始人的生活与工作《原则》总结
- [每周一书]《身份的焦虑》渴望得到社会认同
- [每周一书]《十亿消费者》中国的商机与挑战
- [每周一书]《娱乐至死》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
- [每周一书] 从《乡土中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