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从《福柯与性》解读性学问题
法国著名学者、福柯的朋友德勒兹说过:20 世纪将被称作“福柯时代”。他对福柯评价如此之高,是否有偏爱之嫌呢?因为他是福柯的朋友。公允的办法是看看福柯理论的对手是怎么评价他的——福柯理论上的对手、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承认:“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显然,一个人的对手对他的评价,其可信度大大超过了他的朋友和追随者。
保罗·维尼说:“我认为福柯的著作的发表是我们世纪最重要的思想事件。”将福柯著作的出版视为重大的思想事件一点也不过分,当福柯在 20 世纪末叶辞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思想和著作的振聋发聩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
在总结他一生的写作生涯时,福柯说:“我很清楚,我所写的一切都是虚构。”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这种承认是非同小可的。我想他这样说有两重意思:首先,是哲学上的怀疑论,即对于是否存在着一种表象下的本质这件事本身存疑。如果说一切所谓本质也都是社会建构而成的,是历史的种种偶然造成的,那么,所有的学问不是虚构又能是什么呢?它只能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发明,而不可能是对已经存在在那里的某物的发现。其次,福柯的写作风格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像个文学家。他的文字有惊人的辞章之美,又常常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奇思异想,在这个意义上,他与寻常的搞学问的人也是十分不同的。
福柯最早进入我的视野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当时我在做同性恋研究。有一次,我与一位在华的外国专家——他是位同性恋者——交谈,他提到他最心仪的作家是福柯。从此我开始关注福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刚一接触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福柯人格与思想的魅力诱惑我冒昧地接受了这项我明知自己力有不逮的工作:解读福柯。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曾经说过,福柯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人物:他是一个非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福柯的工作涉及好几个领域:历史,哲学,艺术,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而我专攻社会学,对福柯的理解就有先天不足。但是,我之所以没有能够经受住诱惑,原因是我想通过写这本“解读”,自己好好读一下福柯的书。即使“解读”不出它真正的深度,也可以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我的阅读来了解福柯。或许他们也能像我一样感受到福柯思想的吸引。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序言和第一章。
————————————–
副标题:解读福柯《性史》
作者:李银河
评分:7.8
在《性史》中,福柯所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这本《解读》也可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笔者的阅读来了解福柯。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此书的目的之一。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幸福之路》献给普通人的幸福之方
- [每周一书]《时间的秩序》时间的物理本质与我们的存在
- [每周一书]《儿童教育心理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 [每周一书]《进化心理学》关于人类本能的科学
- [每周一书]《当下的力量》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
- [每周一书] 反乌托邦寓言小说《动物农场》
- [每周一书]《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
- [每周一书]《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体面地独自终老
- [每周一书]《最好的辩护》法律人的逻辑与精神
- [每周一书]《人民的名义》热播剧同名政治小说
- [每周一书]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 [每周一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讲述理想中的城市
- [每周一书]《有闲阶级论》有钱人为什么要炫富
- [每周一书]《情绪急救》心情又不好了怎么办?
- [每周一书]《夹边沟记事》尘封四十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