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的全球史
近两百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曾经人们以孤立的自给自足的方式生活,但现在整个世界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彼此相关、密不可分。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当地小社群,而是扩散到了全球市场。
1800 年左右的时候,大多数法国人是这样生活的:他们收集些石头、黏土和木材,自己建造房屋。他们的家里没什么家具和餐具,都是些像镰刀、锤子、钳子这样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人们每天只做收割谷物、做面包、缝衣服这类活动,很少远行,生活用品也几乎不会更换。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则大不一样了。房屋由建筑公司替我们盖好,建筑材料来自世界各地。我们的家里充斥着复杂的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制造电网的钨来自中国,制造计算机的钴来自刚果,制造屏幕的铟则来自韩国。我们吃的西红柿来自西班牙,咖啡来自巴西,鸡肉则来自土耳其。
只过了短短两个世纪的时间,自给自足的农民社群就衰落了,如今,享受着网络便利的城市消费群体成为社会的主流。产品的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曾经是一体化的,而如今,五花八门的市场媒介已经把生产和消费远远分开了,两者可能既不在同一时间、也不在同一地点。在复杂的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日常所使用的东西或许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消费者。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但我们离它们的生产环节却越来越远。
消费方式是社会模式的体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依赖着市场,这种依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化了,这也改变了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人们来说,消费不再意味着消耗和挥霍,而是正常心态下再自然不过的行为活动。
我们今天所接受的消费文化是商品化的产物,这种消费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就像鱼,消费心理就像水,我们游在其中觉得十分平常,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不过,在最终孵化出今天的消费文化之前,我们的社会也曾经历过一段复杂的过程。
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这些过程来揭开消费主义的迷雾:在商品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有哪些变化?商品的力量来自哪里?人类通过商品实现了哪些社会变化?
通过本书,我们将回顾 19 世纪和 20 世纪欧洲和北美的消费主义历史,了解品牌是如何为商品注入价值、百货商场的出现带来了什么样的闹剧、公关和广告是如何完成符号工程的……跟随这本书,我们将看到商业如何制造消费者,也将了解到商品的巨大力量。
注:以上节选自本书前言。
————————————–
原作名:LA FABRIQUE DU CONSOMMATEUR:Une histoire de la société marchande
作者:[法] 安东尼·加卢佐
译者:马雅
评分:8.4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 18、19 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利维坦》霍布斯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
- [每周一书]《番茄工作法图解》一次只做一件事
- [每周一书]《必然》未来 30 年的科技畅想
- [每周一书]《创新者的窘境》前浪为何会被拍在沙滩上?
- [每周一书]《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体面地独自终老
- [每周一书]《支配与抵抗艺术》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
- [每周一书]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 [每周一书]《习惯的力量》了解并改变行为模式
- [每周一书]《旅行的艺术》我们为什么踏上旅途?
- [每周一书]《当尼采哭泣》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 [每周一书] 摆脱尼古丁《这书能让你戒烟》
- [每周一书]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飞鸟集》
- [每周一书] 轻松科普《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 [每周一书] 发达工业社会下《单向度的人》
- [每周一书]《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