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同人于野):用强力研读书

读书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人的思想内力——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识。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以此为目的而读书的人才配被称为“读书人”。这里我想谈谈“读书人”应该怎么读书。

在屏读时代与无序的知识和解

当今是资讯爆炸时代,信息处于无序状态。在这些庞杂的数据中,哪种信息才有意义?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哪种人类能力更关键?作为信息的载体,什么才是书的价值?什么才是理想的电子书?

古人读书观:不求甚解到底好不好?

在很多古时文学大家看来,读书不在多,而在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达到了读书求知的目的。

梁伟:春雨时节好读书

春雨之际确实是一个读书的良机。可以打开台灯倚窗而坐,找出那本买了许久、却一直没有安静的心情去阅读的书,让美丽的文字敲击心扉,很快就会沉浸其中,像蚕食桑叶一般细细地咀嚼。

西川:可能当下读书的人都是小众

说到写作,我当然一直在写,但我的写作从来没有获得过大众的关注。我寻找我的朋友,寻找我的读者,寻找我的知音。即使在这样一个小众的环境中,我对写作和阅读也有很多思考。

朱维铮:什么书对我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帮助

积习与积弊共生,就是浮沉史海半世纪了,依旧只配被讥为杂家,所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或者说对于中国的前天和昨天,都曾教书作文,但都只限于说点写点自以为是的心得,而后即学有旁骛。

励志书:用手捧还是用脚踩

励志类图书无所不包,众作者教你如何约会又如何分手,如何吃又如何减肥,如何发财并且如何守住它。但不成熟的人读励志书看到的还是虚幻的世界,成熟的人则已经不需要励志。

许小年:网络信息无法替代读书和系统性学习

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一天不读书很难受。幸好有 Kindle,Kindle 上我下载了 60 多本书,每天晚上都会翻 Kindle,读一本精彩的书就会感觉一天的疲劳消失了。

不要沉溺于碎片知识的获取,要系统化读书

知乎、豆瓣、果壳这类网站,偶尔看看,用来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是好的,但若想凭借它们真正学到东西,不可能。碎片化的知识最多让你了解一些皮毛,想深入获取知识还得系统化读书。

王小妮:读书往事和始终的疑问

今年去书店不超过十次,发现新书真多,铺天盖地。进去书店后,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是,究竟有没有这么多的话必须要说?相信身前身后这些印满字的纸多在传达真实和美好吧,可每天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为什么这么不堪?

王璐:对知识的占有欲和求知欲的区别

求知欲和对知识的占有欲中间有个矛盾。就像做一笔投资,有些投资是短线的,很快能收回成本;有些投资是长线的,你虽然知道它在遥远的未来会有很好的收益,但未来太远以至遥遥无期……

读书与藏书:尊重自己的选择

读书,真是有上百种不同的方式与道路。然而,要自我教育、要通过书籍使精神成长则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尊重自己所读的书。有耐心和意愿去弄懂它,谦虚地认可它,倾听它。

比尔·盖茨如何选出他的年度最佳书籍清单

盖茨先生说自己每年大约读 50 本书,他在这里谈了自己对阅读的爱好,如何选择书籍,沃伦·巴菲特推荐他读了什么书。本文是最近的一次电子邮件采访节选。

与书打交道:听从自己的感觉和内心需要

一个人如果对哪一本书有亲密的感情,可以一遍遍地读,并且每次都能感受新的喜悦,新的满足,那么他尽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让评论毁掉欣喜之情!

梁晓声:阅读习惯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和劳动者相比,知识者会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

返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