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煤气灯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如今,似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听到“煤气灯操纵者”(gaslighter)这个词。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快就能找到一堆文章。比如,《与煤气灯操纵者交往的八个迹象》《煤气灯操纵者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吗?》《煤气灯操纵:每个人都该了解的心理游戏》,等等。在城市词典里有“煤气灯操纵者”的词条,甚至连我们的第四十五任总统也被称为“煤气灯操纵者”。
但是十年前我写《煤气灯效应》这本书的时候,这个词几乎没人知道,尽管这种现象已经流传甚广。我是这么写的:煤气灯操纵是一种情感控制,操纵者试图让你相信你记错、误会或曲解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你的意识里播下怀疑的种子,让你变得脆弱并且困惑。煤气灯操纵者可以是男性或女性、伴侣或恋人、老板或同事、父母或兄弟姐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让你怀疑自己对现实的认知。煤气灯操纵总是通过两个人实现——其中一人是煤气灯操纵者,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人是被操纵者,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
在我看来,双方都有责任,这才是煤气灯操纵的本质。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虐待,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我把它称为“煤气灯探戈”。这种关系需要两个人同时积极参与。没错,煤气灯操纵者促使被操纵者怀疑自己的认知,但被操纵者也为此积极地创造了条件。
“你太不小心了。”煤气灯操纵者可能会这么说。被操纵者这时候大可以笑一笑,回应一句:“我想那是你的看法。”但他却执意强调:“不是的!”因为太在乎煤气灯操纵者的看法了,不到对方相信她绝不罢休。
“我不明白你花钱怎么能这么大手大脚。”煤气灯操纵者可能会这么说。如果你不是被操纵者,大可以随意地回应一句:“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再说这是我自己的钱,我没必要对你解释。”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被操纵者会花上几小时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急切地想知道对方的指责是否正确。
我在书的开篇写道:
“煤气灯效应”来自由两人构成的一种关系: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需要扮演凡事都正确的角色,以此保持自我和握有实权的感觉。另一方是被操纵者,她总让煤气灯操纵者来定义她的现实世界,把他过度理想化,总期许得到他的认可。哪怕有一丁点“我仅靠自己肯定不够好”的想法,或者“需要对方的爱和肯定才能完整”的感觉,就容易遭遇煤气灯操纵。煤气灯操纵者会利用你的脆弱,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
有时被操纵者面临的惩罚不仅仅是指责。也许她和煤气灯操纵者共同养育小孩,觉得自己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没有能力成为一名单亲家长。又或者煤气灯操纵者是雇主,被操纵者害怕一旦对老板提出质疑或申请离职,就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良影响。再或者煤气灯操纵者是亲戚或老友,被操纵者害怕自己在家庭或社交圈里遇到麻烦。煤气灯操纵者甚至会用我称为“情感末日”的方式来威胁被操纵者。比如,一连串的侮辱、自杀企图、可怕的对抗,等等。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如此令人不安,以至于被操纵者几乎愿意做任何事去避免它。
无论什么样的惩罚,煤气灯操纵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参与。煤气灯操纵者固然要对他的行为负责,被操纵者也是有责任的。她的脆弱源自把对方理想化、总期许得到对方的认可,或者为了维持这段关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心理需求。
这种双方的共同参与其实是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被操纵者亲手握着监狱的钥匙。一旦搞清楚了状况,她完全有能力勇敢地、明确地拒绝煤气灯操纵者对现实的疯狂扭曲,主宰自己的世界。当她相信自己的看法时,就不再需要无谓的认可,无论是来自煤气灯操纵者的还是任何其他人的。
当我们从个人层面考虑煤气灯操纵——比如,恋爱、友谊、工作和家庭——的时候,我仍然相信这种构成。煤气灯操纵的本质是“煤气灯探戈”——这支舞必须两个人才跳得起来。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引言”。
————————————–
原作名:The Gaslight Effect
作者:[美] 罗宾·斯特恩
译者:刘彦
评分:7.2
“煤气灯操纵”是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和操纵形式,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这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被遗弃;还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拥有超过 30 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知名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你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只要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飞鸟集》
- [每周一书]《错不在我》我们是如何为自己找借口的?
- [每周一书]《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 [每周一书]《皮肤的秘密》关于皮肤的专业科普
- [每周一书]《巨人的陨落》鲜活再现逝去时代
- [每周一书]《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 [每周一书]《偏见的本质》了解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
- [每周一书] 理性批判《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 [每周一书]《白鹿原》诉说一个民族的秘史
- [每周一书] 存在感来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每周一书] 米歇尔·奥巴马自传《成为》
- [每周一书]《肠子的小心思》关于肠道的有趣科普
- [每周一书]《查令十字街 84 号》爱书人的圣经
- [每周一书]《相约星期二》弥留老人的最后一课
- [每周一书] 《送你一颗子弹》击穿生活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