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的阅读质量真的低于纸质书吗?
最近网上流传这一条新闻,国内的科技媒体cnBeta、网易数码等都有报道,内容如下:
传统纸质书籍在信息化时代受到了重大冲击,不断有杂志和媒体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本,而是借助社交化的互联网进行快速传播。近日欧洲相关机构随机邀请了50名读者并分成两组共同来阅读28页的短篇小说,其中一组为Kindle电子书版本,而另一组为纸质书版本。
在阅读完成之后会就书中的人物、剧情在内的相关元素进行随堂测试,在测试结果中发现使用Kindle阅读的用户很难完整的重新构建事件的全过程,书中的很多细节都会被遗忘。而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该项目观察员Anne Mangen表示:“当你在纸质图书上进行阅读的时候你能通过手指来清楚的感觉到还有几页没有阅读,这种翻页的效果会在潜意识里面有助于大脑对事件、剧情的记忆。而Kindle这些电子阅读器每次只能呈现一页,而且并非是常规的书籍尺寸。”
虽然 Kindle 和纸质书各自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和体验,根本没有可比性,但人们对 Kindle 和纸质书的对比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1,2)。它们之间优劣对比顶多算是个人偏好的问题,用不着上纲上线,可是这篇所谓来自“欧洲相关机构”的研究却通过区区50名读者的研究,就武断得出“手指对纸质书页触感”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效率,从而确定Kindle的阅读率比纸质书差的结论。这种所谓“研究”怎么想也有失偏颇,也不能让人信服。
国内的这篇短小的新闻是翻译自国外的一篇报道,原文为《Kindles inferior to paperbacks for memorable stories》,各大科技媒体也都竞相复制粘贴发布了。访问原文,可以注意到在这篇新闻报道下面有很多网友质疑此研究的可信性的评论,也写出了自己使用 Kindle 的亲身体验。Kindle 伴侣总结了一下这些网友的观点,大致如下:
1、调查过程不规范严谨。让调查对象仅使用 Kindle 或纸质书的一种阅读,而不是两者,无法形成对比,让调查结果具有很大的误导性,也没有将其他诸如个人的记忆能力、具体阅读的时长等这些因人而异的因素考虑在内,得出的数据是无法证明什么的。
2、以偏概全的调研结论。试图用有限的调查样本代表全部用户,因为这项研究只是在挪威进行的,那只代表了一小部分地区,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然是不全面的,更没有参考价值。当然,如果这条新闻中的调查只是针对那一个区域的人而进行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从这些口径几乎一致的评论就可以看出,Kindle 的阅读效率比纸质书低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文章中的那个最主要的观点:“当你在纸质图书上进行阅读的时候你能通过手指来清楚的感觉到还有几页没有阅读,这种翻页的效果会在潜意识里面有助于大脑对事件、剧情的记忆。”,难道试验者不知道 Kindle 上有一个阅读进度指示吗?这个指示实时显示读者当前的阅读百分比(不是页数),看着这个阅读进度指示难道不必书页厚度更精准?难道“通过手指来清楚的感觉到还有几页没有阅读”这个论点还能站得住脚?所以这篇报道不排除是某些机构和集团搞黑 Kindle 的行为,且让我们拿着 Kindle 冷笑而过吧。
使用 Kindle 阅读的人一定不会排斥纸质书阅读,使用纸质书阅读的人也没必要对 Kindle 阅读器有抵触情绪,他们完全是可以互补共存的。纸质书没有 Kindle 便携及强大的索引功能,Kindle 也没有纸质书的那种“阅读质感”,它们因为场景的不一样而有着不同的存在价值,我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偏好、所处场景的不同去选择使用他们,而不必因为这些利益集团的驳斥而烦扰。静心阅读,才是我们读书人应该做的。
“Kindle新闻”相关阅读
- Kindle伴侣,为静心阅读而生
- 亚马逊入门版 Kindle 升级为全新青春版新增阅读灯
- [2018.02.06] Kindle 阅读器固件升级至 5.9.4
- 亚马逊仍然支持第一代和第二代 Kindle 的注册
- “阅读就是魅力”活动:与 Kindle 合影为阅读代言
- Kindle Voyage 阅读器深度评测(一):第一印象
- [2016.03.08] Kindle 阅读器固件升级至 5.7.3
- 书伴交流群及其它在线互动方式
- 只为纯粹阅读体验:亚马逊 kindle 产品经理专访
- 沟通新渠道,亚马逊 Kindle 客服入驻微信
- 给 Kindle 一个家?亚马逊或将开设一家实体书店
- 纸质书复兴背后的玄机:爱书人的坚守战胜了技术?
- 亚马逊 Kindle Oasis 可能会支持蓝牙和文本朗读
- Kindle 如何利用创新营销推广阅读大理念?
- 亚马逊推出全新“防水+大屏” Kindle Oasis
就我的使用感受而言,阅读kindle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对比好像确实有“较难完整的重新构建事件的全过程”的感受,就是对于内容的记忆好像没有纸质书清晰。不过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利弊,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取其精华也就可以了。
纸质书和电子书,各有优缺点,但发展趋势是电子书取代纸质书。估计纸质书刚出来时,很多人可能哀叹感觉不如竹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