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书却读不进去,如何重燃阅读的激情?
读书,近年来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今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4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56 本。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不少人认为,当下不爱读书的人是大多数。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很可能只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多年以后,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当重新打开书籍后才突然发现,已经失去读书动力的自己,不知该如何重燃读书的激情。
多数人想读书但读不进去
记者在微信上进行了对“人们不爱读书”这件事的相关调查。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人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年轻父母因为有了孩子以后,变得格外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还有超过八成的受访人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排斥读书,但因为工作过于繁忙,家务过于繁重,导致自己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坚持阅读。
今年年初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 2.0% 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2% 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8.3% 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4.1 %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白领小柳婚前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喝着咖啡翻阅书籍是平日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但她在婚后,尤其是当了妈妈以后,算是彻底告别了“文艺生活”。她为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我九点上班,六点半就要起床,先帮刚刚三岁的女儿洗漱,然后自己再梳洗。之后,还要做早饭,照顾女儿吃饭。晚上下班以后,先去婆婆家接女儿顺便吃完饭,之后回到自己的小家,又要帮女儿梳洗,再简单地打扫下家里的卫生,基本就到了要睡觉的时间了。”小柳无奈地表示,她在今年年初购买了一本并不算厚的历史书,十个月过去了,她还没有看完。
读书会成都市人的心头好
小柳给出的时间账本在微信群里得到了不少呼应,很多职业女性表示,看娃的重任主要由自己承担,还要把工作做好,本就心力交瘁了,即使有一点闲暇时间宁可跑到美容院放松。但也有微友表示,没有时间读书只是一个借口。藏书人王焱则表示,“读书是一种生活的习惯,培养起这个习惯之后,无需被引导,无需被推动。”
爱书人潘逸舟则表示,对于有阅读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参加读书会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豆瓣有一个名为‘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小组。这个小组的口号就是‘只讲买书,不谈看书’。”
潘逸舟曾经和朋友聊过“买书不看书”这件事,“如今人们的收入都提高了,说读不起书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而且经济宽裕后,大家一定会产生精神需求,所以‘购书成风尚’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近年来,潘逸舟抱着“分享阅读的快乐”的心态参加了不少读书会,但大多是失望而归。“一部分人期望在读书会上能遇见‘书神’,平日里可以让‘书神’监督自己读书;一部分人期望找到对书感兴趣的人做朋友,有点扩大人脉的感觉;一部分人是希望分享阅读感受的。”总而言之,潘逸舟认为,与他在国外看到的全民阅读的盛况比较,中国的年轻人可能更爱刷手机、打游戏。
阅读量超大的潘逸舟总会接到“怎么才能培养起阅读习惯”的提问,他建议可以把每天睡前的半个小时作为固定的读书时间,哪怕这半个小时里只看了几页书也不要紧,一年 365 天积累下来就会是一个惊人的量。对朝九晚六的上班族而言,潘逸舟建议他们可以考虑购买诸如 Kindle 这样的便携阅读器。“一个又轻又薄的 Kindle 可以下载数千本图书。一是我们不必顾虑纸质书太厚太重,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二是可以把kindle当做手机,上下班等车、坐车时就可以掏出来看上几页,把碎片时间完整利用。”
潘逸舟强调,长期来看,读书这件事还是应该少一点功利心,若总是想着读书就一定要起到实际作用,那么读书不仅没有乐趣,变成了一项任务,也往往难以坚持下去。“我发现还有不少人常常很难读完一本书,所以我建议大家读书应该有个好习惯,即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这样不仅有阅读的成就感,通读一整本书也有利于我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阅读经典可以改变人生
家有三万册藏书的爱书人王焱表示,读书千万不要赶潮流。“出版业市场化后,产生了‘畅销榜’。在我看来,一是卖家的宣传手段,很多出版商会带着作者进行全国各地的签售,市场化味道非常浓;二是畅销榜也给了读者一个参考。但畅销书真的都是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吗?我认为这有待商榷。”
王焱表示,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畅销书虽然风靡一时但最终却消散得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跟风阅读的弊端很多。一是跟风阅读特别容易导致人们丧失阅读的主观性,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二是跟风阅读不容易让自己弄清楚阅读喜好;三是跟风阅读的获得率过低,很多书看过就忘。”王焱建议那些重拾阅读的人最初可选择诸如《世说新语》这类小故事书,它不需要读者必须具备完整的某个思维体系。还可以选择从名著下手,甚至可以一边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一边阅读原著,这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阅读的吃力感。此外,他表示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尽可能地去阅读经典,比如《论语》和《庄子》这类篇幅不是很长,却能常读常新的书。“那些没有整时间安静阅读的繁忙人士,在碎片化阅读时可以勤做读书笔记,随手记录隽言妙语。这样既可加深记忆,记录下读书的心得,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自小在家人的熏陶下勤读典史的冷玉成告诉记者,他对《说文》、《四书章句集注》、《世说新语》、《史记》四本书有着非一般的执念。每逢假期,他必然带着这四部书“走遍山河”。“我出门特别喜欢坐火车。去年冬天,我从天津乘火车回四川老家,夜半正是饥饿难耐时,恰巧火车到了汉口做短暂停留。站台上刚好有卖烧鸡腿的,我买了两只鸡腿跑回车厢后,一面大快朵颐,一面读着《世说》里雪夜访戴那一章,大觉过瘾。”时隔近一年,冷玉成回忆起当时的心境仍觉实在是有趣。“昔日里苏子美《汉书》佐酒,我那天也算是做了一件风雅之事。”
“阅读的趣味大概是很难言的,毕竟阅读本身就是挺私人化的事情。”冷玉成说,他喜欢阅读,但更多的是喜欢阅读中那难以言述的心动感觉。“你永远不知道,阅读的惊喜会在哪里出现。即使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去阅读,它所呈现的惊喜也是不一样的。”冷玉成表示,现在有不少人提起阅读就强调没有“读书的感觉”,“有些人读书非要正襟危坐、窗明几净,又或是一定要焚香烹茶、无人之时。读书本就是自然之事,刻意塑造读书的环境是否有矫情之嫌?”
提及没有读书动力,冷玉成分析说:“确实有一些人总会说自己看书就头晕,我觉得这就是自己被自己束缚住了。感觉大部头读不进去,就看看散文诗集,还可以看看报告文学。”冷玉成说,人与书之间也讲究缘分,所以读书是一件特别私人化的事情。“爱读书的人为什么都喜欢逛书店,那就是找缘分。说不定在书店的某个角落里就躺着与自己有缘分的那本书。”
—————–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延伸阅读
- [每周一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核灾幸存者的口述
- [每周一书] 提高效率《搞定 I:无压工作的艺术》
- 一键修复 KOReader 中的谷歌翻译功能
- 提炼书中精华:如何建立读书笔记系统?
- Kindle 进化史:一块黑白电子墨水屏打天下
- [每周一书]《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 [每周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现代工作的精神暴力
- Kindle Paperwhite 3(KPW3)开箱图赏(之一)
- 制作 KF8 标准电子书示例(下):图片与背景
- [每周一书]《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和文化
- 漫威漫画将陆续上架亚马逊 Kindle 商城
- 轻松学摄影:中外摄影类 Kindle 电子书(国内篇)
- [每周一书] 经典文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图解] 如何轻松拆卸嵌入式 Kindle 保护套
- [每周一书]《大空头》讲述金融世界的游戏规则
这个推荐不合理,阅读文言文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