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
“不许哭,”她警告我,“你最好把嘴闭上。”
我的脸上没有了表情。我的心脏不再飞快地跳动。我用力咬住下嘴唇,克制着自己一个字都不说。
“我这样做是因为爱你。”她在我耳边不断解释着。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经常会挨打。在那个年代,照顾者用体罚的方式管教孩子是司空见惯的事。我的外祖母哈蒂·梅就常常这样教训我。但即便我那时才三岁,我也知道我所经历的这一切是不应该发生的。
我记忆中被打得最狠的一次,是在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每周我们都要去教堂,那天,就在我们要出去做礼拜的时候,我被派到房子后面的水井打水。我和我的外祖父母住在农场的房子里,没有室内的水管。外祖母从窗口看到我用手指拨弄水,立刻就生气了。其实那只是小孩子的好奇,而外祖母生气是因为那是我们要喝的水,我却把手指放了进去。后来她问我是不是玩水了,我说“没有”。她就让我弯下腰,用鞭子狠狠抽我,在我身上抽出了一道道血痕。挨打之后,我费力地穿上去教堂要穿的白色裙子,那是我最好的衣服。鲜血立刻浸透了那条裙子,在洁净的布料上染出一道道深红色。外祖母看见衣服脏了,更是勃然大怒,责备我不应该把血染到裙子上。然后她送我去了主日学校。在南方的农村,黑人孩子就是这样被抚养长大的。我认识的人全都挨过打。
发生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比如把水洒在地上、打破了玻璃杯、没有保持安静或站在那里不动——我都会挨打。我曾经听一个黑人喜剧演员说:“你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去拿打你的鞭子。”我挨打的时候不仅要自己去拿鞭子,而且如果没有合适的鞭子,我还要自己去找一根——细长的青树枝是最好的。如果太细了,我就要把两三根树枝编在一起,让抽我的鞭子变得更结实。外祖母常常会强迫我帮她把鞭子编好。有时候,这种鞭打会留到周六晚上,那时我刚刚洗过澡,全身赤裸。
挨打之后,我几乎站立不稳,外祖母却告诉我要注意调整表情,不要噘嘴,要面带微笑,把挨打的事情藏在心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慢慢地,我被培养出一种非常敏感的直觉,能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麻烦,迅速辨别出外祖母声调或眼神的变化——那意味着我又让她生气了。她不是一个恶人。我相信她很关心我,希望我成为一个“好女孩”。我明白“闭上嘴”、保持沉默是尽快结束惩罚和痛苦的唯一方式。在随后的四十年里,这种条件反射式的顺从模式——这种深深扎根在我心底的创伤——将会定义我人生中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
挨打后还要被迫闭嘴,甚至还要微笑,这种长期的精神压抑让我成长为一个极致讨好型人格的人。如果我小时候被以不同的方式养育,我就不必用半生的时间来学习设定界限和自信地说“不”。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和许多人建立长期、稳定、充满爱的关系。但我在人生早期承受的鞭打、情绪的崩溃,还有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间产生的裂痕,这些无疑都塑造了我孤僻而独立的性格。我常常会想起《不可征服》(Invictus)这首诗中充满力量的句子:我是我灵魂的统帅,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数以百万计的人曾经有过和我一样的童年,长大以后,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生命毫无价值。
成千上万有勇气的人在《奥普拉脱口秀》上和我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再加上我与布鲁斯·佩里医生的交谈,让我意识到,那些本应该关心爱护我的人对待我的方式、给我造成的影响并非都是情绪上的(emotional),其中也有生物反应(biological response)。通过我与佩里医生的对话,我发现,尽管我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留下过创伤,但我的大脑也找到了适应方式。
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所在——我们神奇的大脑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就像佩里医生在这本书中所讲述的,理解大脑对于压力和早期创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我们过去“经历了什么”是如何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样子、行为和做事的动机的。
通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自我价值感,最终重新调整我们对环境、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反应。换句话说,这是重建我们的生命的关键。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导言。
————————————–
原作名: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美] 布鲁斯·D.佩里 / [美] 奥普拉·温弗瑞
译者:李镭
评分:9.0
生而为人,不代表我们都能顺利地长大成人。在生命早期,我们可能被忽视,被贬低,被冷漠对待,缺乏支持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遭遇暴力、背叛、控制、伤害、分手、离婚、失去亲人……这些糟糕的事件或经历,叫作创伤。这些创伤强行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困在过去无法走出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会定义我们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
三十多年来,奥普拉· 温弗瑞和儿童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学家布鲁斯· D.佩里医生一直在探讨创伤、大脑、复原力以及疗愈的问题,他们在这本书中以十次私人对话加真实案例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这一切背后的神经科学逻辑。
我们今天的消极情绪、负面心态、异常行为,都是有来源的,如果你想获得疗愈,你就要追根溯源,不要再质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要回顾“你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神奇的大脑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理解大脑对于压力和早期创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就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重建命运,夺回人生的掌控权。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煤气灯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 [每周一书] 如何驾驭游戏让《游戏改变世界》
- [每周一书]《善的脆弱性》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
- [每周一书]《他者的消失》当代社会、感知与交际
- [每周一书]《非理性繁荣》什么是投机性泡沫?
- [每周一书] 从接纳到再传播《创新的扩散》
- [每周一书]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 [每周一书]《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 [每周一书] 深入剖析《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 [每周一书]《杂食者的两难》现代人的饮食困境
- [每周一书]《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提高决断力
- [每周一书]《刻意练习》关于一万小时理论的修正
- [每周一书]《创业维艰》创业的心路和经验之谈
- [每周一书]《儿童教育心理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 [每周一书]《敢问路在何方》杨洁的 30 年西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