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我们的栖身地——今日美国——乃是世界上言论最为开放的社会。美国人在思想和言论方面,比起其他任何国家的人来说,都更为自由;而且这样的自由胜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我们可以曝光各种秘密,不管来自政府大楼还是私家卧室。我们可以批评执政的官员,他们彼此之间也在积极地互揭老底儿,丝毫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后果。印刷品、广播电视、互联网,无论哪种形式,法庭基本上都不会阻止人们按各自的心愿发表意见。甚至那些令人厌恶、耸人听闻的言论,谈政治的、玩艺术的,也可以完全自由地进入思想市场。
其他一些看起来与美国相似的国家——举例而言,比如英国——在关于什么可以说、什么又不可以说这个问题上,往往设定了更多限制。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所享有的非同寻常的自由又从何而来?答案似乎不言自明,那就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the First Amendment)。这条修正案特别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但是,仅靠这条十四个字的规定本身,造就不了我们的伟大自由,因为在过去数十年间,它并没有为批判性言论提供应有的保护。1798 年,也就是第一修正案被列入宪法的第七个年头,国会制定了一部法律,以惩治丑化总统的言论。因为撰文嘲讽亚当斯总统(John Adams),一些编辑锒铛入狱。一个世纪以后,因为批评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的政策决议,几个可怜虫冒犯了国会制定的另一部法律,被判二十年监禁。
在今天,每一位总统都成了批评和嘲讽的靶子。就算最刻薄的批评家,如果因言获罪,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即使他/她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法庭也会以与第一修正案冲突为由,拒绝受案。可见,这一有关言论与出版的十四字条款,背后暗流涌动,而涵义已然今非昔比。更准确地讲,法官和社会公众对于这十四字条款的理解,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判断,实际是打开了一条尘封的道路,这条道路标志着过往那段不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历程:关于宪法的解释,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首席大法官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曾说,“我们都生活在宪法之下;但宪法是什么,还得法官说了算。”这话在今天听起来很像是批评家对所谓“司法能动主义”(judicial activism)的冷嘲热讽。然而,休斯说这句话的时候是 1907 年。三年后,他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他认为自己只是在陈述一个明摆着的事实。的确,必须要有人来解释制定于 18 世纪的宪法和修正案。在以宪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政治体制下,这一重任正是法院的分内之职。
法官不是在真空状态中办案,身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他们;反过来,社会也会受到法官言论的影响。因此,对于宪法涵义的变迁,历史、法律和文化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今天,我们说第一修正案确保我们的自由,其实并不仅仅在称颂那简短的十四个字;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法律的万花筒,法官们多年来将修正案适用于各种争议,编织出了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画面。一名持异议人士焚烧国旗以抗议政府,这种行为是否属于受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表达方式?一笔脱离法律监管的竞选资金,可以看成是应该受到保护的“言论”吗?又或者,不符合事实地大肆攻击某个官员,那个官员能以诽谤为由诉诸法庭吗?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法官通常会考察前人对于类似争议是如何处理的。一个判决就是一个先例,这就是所谓的“普通法方法”(common law method)。若干世纪以来,先是英国继之以美国,一代代法官逐渐在有关财产、契约以及其他领域建立起了世人所称的“普通法”规则:法律不是靠明确的条文来表现,而是在一个个案件的判决中清晰地展示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宪法仿佛一幕戏剧,第一修正案的历史尤其如此。这出长剧从 1791 年拉开帷幕,一直延续至今,演变成了一个没有结局的传奇。第一修正案向法官也向社会大众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自由社会应该是怎样的景象?自由与秩序的边界究竟应该划在何处?“不得制定法律”(no law)以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禁令是绝对的吗?在本书中,我将从法律以及社会的角度来考察第一修正案;在此过程中,前面所提及的部分问题也将得到讨论。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导言”。
————————————–
原作名: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
作者:[美] 安东尼·刘易斯
译者:徐爽
评分:8.6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借此向我们揭示长久存在于美国却又为我们所长久忽视的——关于媒体、政客、大众和法官的思想战场,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言论界限的一般观念。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教你如何读书
- [每周一书]《会计原来这么有趣》零基础从业篇
- [每周一书]《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
- [每周一书]《猫鼠游戏》诈骗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 [每周一书]《破碎的生活》时代动荡中普通人的命运
- [每周一书]《不公正的胜利》从税收角度讨论不平等
- [每周一书] 颠覆你《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 [每周一书]《最好的辩护》法律人的逻辑与精神
- [每周一书]《浮生取义》中国农村的自杀现象
- [每周一书]《中国人的气质》换个角度看中国人
- [每周一书]《有闲阶级论》有钱人为什么要炫富
- [每周一书]《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 [每周一书]《大败局》探寻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
- [每周一书] 超级学霸教你《如何高效学习》
- [每周一书] 反乌托邦寓言小说《动物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