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我们仨》杨绛先生的生活回忆录
再不用“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5 月 25 日凌晨,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溘然长逝,享年 105 岁。2002 年杨先生 92 岁,钱钟书、钱瑗(杨绛女儿)均已经去世,她仅用三四个月就将漫长的 63 年的家庭历史写了出来,以苍凉之笔对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的爱与追忆、对身世沉浮与人世沧桑的了悟,绵绵浇筑成了一本《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钟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 1996 年 10 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 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 1997 年 2 月 26 日,她去世的前 6 天。女儿去世后,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他们仨”的故事。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追忆了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快乐、艰难、爱、痛的日子。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 1935 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 1998 年钱先生逝世 63 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追忆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三反、五反、大饥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大事。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杨绛的这部回忆录用真实感人的故事以阐明:“家庭是人生的港湾”。
——————–
作者:杨绛
评分:8.6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 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 92 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 63 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 1998 年丈夫逝世,63 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 本站不提供电子书下载,请自行搜索下载或购买正版。
“每周一书”相关阅读
- [每周一书]《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 [每周一书]《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 [每周一书]《支配与抵抗艺术》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
- [每周一书]《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 [每周一书] 超级学霸教你《如何高效学习》
- [每周一书] 培养宏观思维了解《货币金融学》
- [每周一书]《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 [每周一书]《饱食穷民》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社会
- [每周一书]《忧郁的热带》记录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
- [每周一书] 学校没有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
- [每周一书]《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体面地独自终老
- [每周一书] 人文普及读物《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 [每周一书]《匠人》失落的故乡与故人
- [每周一书] 100 部《伟大的电影》走进另一个精神世界
- [每周一书]《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的常识
真性情、真智慧、真大师。
读到好的文字,泪水自然流出,中华文明的支撑与体现。
感谢分享。
很惭愧,想读这本书却一直没读。而今,却是杨绛先生的离世使我愈发想了解他们一家人的故事。